近年来,福建援疆莆田分指挥部切实把民族团结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项目援疆、人才援疆、产业援疆与各族群众“交朋友”“结亲戚”“手拉手”“心连心”,持续推进牧区乡村全面振兴,为促进民族团结一家亲、增进农牧民群众福祉、促进玛纳斯县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你平时要加强水肥管理,地要保持湿润,多喷施一些叶面肥,后期施钾肥、磷肥,就可以了。”7月15日,福建省莆田市援疆干部、县农业农村局农艺师陈雄来到位于清水河乡团庄村的福建省莆田市农业援疆林果种植生态示范基地,指导牧民纳孜依古力·黑萨科学管理人参果。今年4月,在援疆干部陈雄的帮助下,纳孜依古力·黑萨和丈夫在村里的林果种植生态示范基地找到了这份稳定的工作,现在她们一家通过夏季劳动力转移和冬季牛羊育肥,一年的收入可以达到12万元。
清水河乡团庄村牧民纳孜依古力·黑萨说:“这次援疆干部给我们找了这份工作,我们会种人参果了,家庭收入也提高了,一个月的工资两千多,我们以后会继续努力生活,特别感谢援疆干部的帮扶,我们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了”
今年,陈雄参与了福建省莆田市农业援疆林果种植生态示范基地的建设,并成功种植了人参果,还结对帮扶了纳孜依古力·黑萨一家。
福建省莆田市援疆干部、县农业农村局农艺师陈雄说:“她们现在的收入提高了,精神状态也特别好,平时工作也非常认真,作为一名援疆干部,我感到非常自豪。”
清水河乡团庄村是福建省莆田市长期对口援建的牧区村,昔日低矮的土坯房、破败的牛羊圈、坑洼不平的道路早已成为历史。现在,纳孜依古力·黑萨一家在援疆项目的帮助下,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定居房,享受着幸福的小康生活。
清水河乡团庄村牧民纳孜依古力·黑萨说:“我们村建了农牧民定居房,铺了柏油路,路灯都安装好了,学生也可以免费上学,非常感谢援疆干部,村庄的环境越来越好,旅游业也得到了发展,我相信以后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福建省莆田市援疆干部、县农业农村局农艺师陈雄说:“看到纳孜依古力一家的变化,我决定在今后的援疆工作中,加大帮扶力度,拓宽帮扶渠道,让她们的收入更上一层楼,生活更幸福。”
“十三五”以来,福建援疆莆田分指挥部在昌吉州创新性开展了“一县援一村带一乡”点对点精准援疆新模式,确定了由莆田市城厢区对口援建清水河乡团庄村,将游牧民定居与农村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产业、社会保障事业等有机结合,确保扶到点上、援到根上、帮到心上,累计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建成高标准游牧民集中定居住房259套,总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农业大棚100多亩,实施了定居兴牧工程,配套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拓展优质肉羊产业、中草药种植、玉石加工等特色产业,村民年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团庄村也获得了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荣誉。
清水河乡团庄村党支部书记周吉武说:“通过这几年的建设,我们的道路硬化、亮化,村庄美化、绿化,多亏了福建援疆项目资金的大力投入,为团庄村向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十年的带动,我们的人均收入从2011年的16000多元,增加到2021年的23000元,牧民都过上了小康生活。”
今年,在援疆资金的帮助下,团庄村修建了建筑面积300平方米、拥有150余件各类藏品的村史馆,展示了团庄村的发展轨迹,描绘了美好的发展前景。
清水河乡团庄村党支部书记周吉武说:“村史馆的打造是为了向我们老百姓展现过去生活的记忆,对比现在的好生活,让他们从心里面感恩党、感恩福建人民的大爱。激励我们当地老百姓勤劳致富,靠自己的双手打造美丽的团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