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福建农村网
加入收藏
首页›  红土地上的水稻王国追梦人 ——记上杭县高素质农民梁永英

红土地上的水稻王国追梦人 ——记上杭县高素质农民梁永英

2020-02-26 来源:海峡农业杂志社

  “别人大学毕业都在城里混,你一个女大学生偏偏回来当‘泥猴子’,不后悔吗?”

  “新时代给了我创业机会,我想实现自己的梦想。”站在家乡千亩平畴上,看着脚下自己承包的869亩良田,36岁的新农人梁永英如是说。

  从大都市回到小山村,从“读书人”变身农场主,她正在做自己的绿色农业梦想,而且她的一个个小目标正在实现……

  返乡创业,只为一个梦想

  上杭县中都镇是当地著名的“鱼米之乡”,和村里的其他孩子一样,梁永英从小就在地里帮父母的忙,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掌握了各类农事技术。

  2002年,梁永英成为了全村第一位女大学生,考入位于上海市的华东政法大学。毕业后,她进入省城工作,结婚生子,过上了父母期望的工薪族生活。

  有一次,梁永英在超市买大米,看到大米包装个个精美,价格不菲,口感却远没自己家乡的大米好。这一下子刺激了她的内心。她想,家乡的中都大米明显是“养在深闺无人识”,无品牌无销售,想买也买不到。于是她便萌生了回家乡“做大事”,实现自己的“稻米王国”之梦。2011年10月梁永英辞去工作,回到农村,重新审视从小到大生活的那片土地。

  大学生返乡投身农业,乡亲们不理解,觉得好奇,但更多的是疑问:读书人会种地?

  2012年春季,梁永英在村里流转耕地65亩,开始了梦想之旅。

  她发现在现代农业发展的今天,曾经的“鱼米之乡”依然还采用较为传统的耕作方式,面临土地利用率低、品种混杂、经营管理粗放、劳动力投入大、加工销售困难等诸多问题。她一方面向经验达人学习传统农技知识,一方面积极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人才等培训,利用新知识、新思维、新技术,加强科学管理,利用机械,降低成本。

  然而,由于规模种植实践经验不足,65亩耕地有15亩的早稻秧苗烂死在田里,错失了季节,为初次创业的她泼了一桶冷水。梁永英只好赶紧补中季稻,却又在收割当天遭遇暴风雨,紫糯稻被打翻在地,无法机械收割,只好请几十个村民紧急抢收,信心再次受挫。

  “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没有轻松实现的梦想,没有立等可取的幸福。这个被说成农业小白的读书人,凭着一股子倔劲,一边学一边做,终于收获满满。2015年,梁永英流转耕地869亩,实现了从种粮大户到家庭农场主的改变,实现了水稻全程机械化耕作。返乡大学生农民成为了“水稻种植明星”。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在农业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在梁永英不断学习探索下,到2018年,农场粮食产量达1000余吨,产值420万元,带动当地农民增收720万元。她的聚胜家庭农场被评为全国巾帼农业示范基地、福建省示范家庭农场。

  科技助力,为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

  无人机、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过去,这些看似时髦的字眼似乎跟偏远乡村农业沾不上边,可如今,这些都在梁永英的农业“王国”中一一呈现。

  从65亩到869亩,成为全县面积最大的水稻种植户,这其中也得益于科学种田的思想。

  她深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于是更知晓要科技兴农,用机械化把人力从土地里解放出来,要转观念,调结构,扩产量,创效益。在村民不解的眼光中,梁永英在南方丘陵地区大胆实践规模化,机械化水稻种植。她先后投入600多万元购置拖拉机、耕整机、插秧机、收割机、无人飞防机等各类农机具38台套,配套建成温控工厂化育秧棚、育秧炼苗棚、粮仓等,拥有机车库、零件库、修理间、办公室等2000平方米,整个农场俨然就是一个小型的机械城。她还投入了180万元对流转土地进行高标农田建设,小丘改大丘,由分散变连片,利于全程机械化作业。

  科学种田产生效益,在粮食利润越来越薄的这几年,她意识到只有管理才能出效益,用全用足了机械设备的功能,通过基地+农户、订单农业、农业互联网+等现代农业经营模式,逐步形成了产供销一体的粮食产业链,使本区域的粮食生产能力、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资源利用率、带动农民收入各上一个新台阶。

  2014年起,梁永英拓宽思路,引进台湾越光稻、绢光稻、高雄139等优质新品种,实现了台湾农业良种和关键技术的集成示范推广。之后,又通过海峡论坛对接台湾专家团队到农场指导,实现了更多的人才、技术、经验交流。如今,她的地里高品质的越光稻种植达500多亩。

  创新发展,让梦想含金量更高

  梁永英在粮食生产过程中采用“七统一”模式,带动本区域内从事水稻种植600多户农户进行机械化种植,辐射5000亩耕地,每户农民年可增收12000余元,对全县绿色水稻种植起到重要的牵头和示范作用。

  同时,农场积极承担“耕地土壤改良与生态修复”、新品种引进、全基质育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并以深耕,施用有机肥,秸秆还田和紫云英轮作方式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等示范试验,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农场通过畜禽养殖固液废弃物综合利用,实施沼液灌溉,减少化肥用量,促进循环农业的健康发展。如今,通过农业生产标准化推广,水稻生产成本每亩可降低230元,减少农药用量30%以上,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效益显著。

  随着产业发展需求,梁永英为拓宽农业产业多环节增收之道,延伸产业链发展优质大米加工,2017年投资兴办上杭都瑞康米业有限公司,建成年产量达3.5万吨级大米生产线,利用中都镇“鱼米之乡”优质的原粮基地,创建“一乡一品”,把优质稻谷加工成精品大米销售至周边县、市企业与电商,获得良好口碑和效益。

  在创新全产业价值链的“粮安工程”建设中,梁永英积极探索,充分发掘稻米的价值,让大米卖上好价钱,基地生产的大米每公斤售价8元,比一般大米高40%,特色台湾大米更是卖到20元一斤,远销全国各地,不仅实现优质优价,更是带动了农民增收产业增效。

  不忘初心,让梦想走得更远

  “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算数!”梁永英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号召,通过“水稻田间学校”培训农民达1000余人次,无私地传授经验和技术,争取做到“培训一人,影响一家,带动一片”,激发了农户种粮的积极性,周边乡镇种粮大户不断涌现,大大提高了粮食生产的效率和安全性。

  在助力脱贫攻坚路上,梁永英还结对帮扶了建档立卡贫困户20户,通过吸纳贫困户劳动力,提供种子,农业社会化服务、技术培训、优先保底回收稻谷等方式进行帮扶,2018年带动贫困户增收17万元。通过订单农业和全程机械化的技术帮扶,永联村的郭洪基夫妇2018年大胆尝试种植103亩烟后优质稻,增收58800元,成为梁永英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典型。

  扎根农村发展农业的同时,从根子上重新梳理乡土文化的魅力,让更多农民也有文化自信。梁永英在生产区建立了一个农耕文化展示厅,为周边人们和中小学生10000多人次提供了丰富的农耕知识和农事体验活动。

  丰厚的成绩,让她成为龙岩市新农人协会会长、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获得者、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福建省劳动模范、福建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福建省三八红旗手。

  问及今后的发展,梁永英始终心怀感恩。她说:“现在国家政策好,我们才能坚定做农业的信心。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农业专家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才有我们今天的发展。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完善管理,提升水平,带领乡亲们致富,走得更好更远,为乡村振兴尽份力。”

  如今,她与丈夫李晓文正结合实训、实验、研学等全力推进产供销一体化的社会化服务农场综合体,走一条不寻常之路,继续绿色农业之梦。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欢迎投稿 | 免责条款 | 广告招商
Copyright2020 福建省海峡农业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19018356号-1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