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水产业 让振兴路更宽
“310公斤!”在龙海市紫泥镇金定鸭养殖合作社里,随着磅上数字显示出来,又有一批鸭蛋被搬上收购商的货车运走了。
紫泥位于九龙江入海处,海岸线长,滩涂宽广平坦,水产品极其丰富。其中,金定村以养鸭出名,是麻鸭主产区,故名为金定鸭,至今有200多年的饲养史,是中国地方四大名鸭之一。
“我的合作社,现在有2000多只金定鸭,主要是产蛋为主,一般五六天可卖一批,每批二三百公斤。”金定鸭养殖合作社宋海根说。
近年来,龙海加大力度发展金定鸭产业,按照养殖示范区的建设要求,完善金定鸭养殖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积极推进金定鸭养殖业的生产标准化进程。
据了解,目前,紫泥镇以金定村为主带动周边村共有320户从事养鸭业,存栏85万羽,年出栏肉鸭137万羽,产值1.22亿元;年产鸭苗900万羽,产值3150万元;年产食用蛋25万公斤,产值250万元。全镇金定鸭年产值1.56亿元,创收利润7300万元。产品主要销往浙江、深圳、山东、广东及省内各地。
“今年由于受到疫情影响,前期鸭蛋价格较差,最近价格回升,每公斤的收购价为11~13元。”宋海根说,随着春节的临近,估计价格能稳中有升。
在芗城区天宝镇月岭村的众晟水产养殖合作社里,总经理韩少清正指挥着工人们将捕捞上来的红罗非鱼装上大货车,准备运往广东。
淡水鱼养殖是月岭村的支柱产业,出产的淡水鱼在全国各地水产档口具有良好的品质保证。全村各养殖场总面积600亩,日产活鱼可达3万公斤。
月岭村村干部韩金木说,月岭村将重点把水产养殖业培育成为本村的支柱产业,鼓励个人、合作社或公司在月岭村投资水产品加工产业,形成水产品养殖、加工、销售产业链,从而实现产业兴旺,促进生活富裕,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除了地里种植的,畜牧产业和水产业也是漳州的特色产业。其中,全市畜牧业年产值139.24亿元,水产品产量203.0万吨,居全国设区市第五位,有天宝镇月岺村(水产)、佛昙镇东坂村(河鲀)、华安县良种场西坑村(畜禽)等多个畜牧、水产特色村。
近年来,漳州深入实施特色现代农业“六百工程”,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水果、蔬菜、水产等11大优势特色产业,全力打造“一县一业”“一村一品”。按照“一村一品”的原则,各村因地制宜发展本地特色农产品,通过“合作社+贫困户”等方式,带动附近贫困户就业、脱贫,让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多品种水果 让果农富起来
最近时值寒流天气,中午时分,趁着有暖阳,漳浦县湖西乡顶坛村的村民蓝开生拿起劳动工具出门了。他来到自家的芭乐园里,准备给一些芭乐套袋御寒。
湖西畲族乡是漳浦县下辖的一个少数民族乡,顶坛是其中一个典型的畲族村,村民们以前也曾种植一些蔬菜、香蕉,但收入不好,时好时坏。如何改变传统落后的种植模式,村民们一直在探索。
顶坛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蓝文胜说,10多年前,有村民率先尝试种植从台湾引进的珍珠芭乐,获得成功,慢慢地,许多村民也开始效仿,改种芭乐。
“珍珠芭乐不仅丰产,而且品质不错,口感好,肉脆果甜。”蓝文胜说,如果管理得好,一亩芭乐年产量可达4000公斤,价格好时,亩产值在2万元左右。
“我家以前是种一些蔬菜及其他杂果,但收成不好,这几年来就改种芭乐,共种了4亩,四季可产果,每年可收入3万多元。”蓝开生说,今年以来,芭乐行情都不错,每公斤收购价最高达4元,现果园里还有最后一批没成熟,估计在春节左右可采摘。
“经过10多年的发展,‘湖西顶坛芭乐’的名气打响了,许多果商都纷纷上门抢着收购。”蓝文胜说,现全村共有500多户种植台湾芭乐,面积超过2000亩,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带动全村多户贫困户脱贫。
在顶坛村的示范带动下,周边的丰卿、山后、城内、枋林四个村种植了2500亩珍珠芭乐,直接带动1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脱贫,人均收入达4500元,人均增收2800元。
漳州物产富饶,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盛产各种水果,全省水果种类多达65种,而漳州水果以29种水果高居榜首入选其中,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水果之乡。全市水果种植面积171万亩,年产量348.48万吨,产量居全省第一位。有7个县(市)入选全省“水果生产十强”。
许多农村开始形成各具特色的水果产业,如:龙海浮宫镇后宝村、际都村的杨梅,云霄云陵镇下城村、和平乡内洞村的枇杷,平和五寨乡寨河村的百香果,平和南胜镇法华村的美国红桃,长泰坂里乡丹岩村的芙蓉李,东山康美镇钱岗村的凤梨释迦,诏安红星乡圆林村的青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