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福建农村网
加入收藏
首页乡村振兴闽西焕新,汀州蝶变:寨头村振兴进行时

闽西焕新,汀州蝶变:寨头村振兴进行时

2020-07-29

      长汀县寨头村,位于濯田集镇北部边缘,古时称为汀南寨,因村南部有座石寨而得名为“寨头”。在205省道未开通之前,寨头村被称为中国的“西伯利亚”,同样的位置偏远、交通不便,村民要翻山越岭才能到达县城;破瓦房、泥坑路、产业贫……构成们对寨头村的初印象——实打实的穷山沟。

  风吹汀州,硕果结成。2016年以来,寨头村着手实施乡村振兴发展建设,自此改革发展之风大兴。2019年,寨头村被列为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市级人居环境试点村,先后获得省级森林村庄、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

  如今,一个山水田园式的美丽乡村在闽西大地冉冉起步,寨头村蝶变的背后离不开众人拾柴的努力,更离不开其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队伍强 产业兴

  鼓足村民“钱袋子”

  2016年伊始,随着脱贫攻坚战役的打响,紧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上级的正确领导、部门的精心指导支持下,长汀县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建立健全县级推进落实、乡村组织实施、部门合力共为、责任层层压实系列机制,针对全县18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2个省级实绩突出村,县委书记、县长逐村常年遍访,坚持一线调研、一线发现问题、一线解决问题,落实落细一名县领导挂点联系、一个县级部门挂钩支持、一名党员干部驻村任职、一个工作组推动整治、一笔专项资金扶持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全县乡村振兴有力有序有效实施,着力打造一批精心村、特色村,以此辐射带动周边村,串点成线,提质扩面,寨头村就是其中的一例。

  “农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寨头村党支部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持续发挥领头羊作用,不断增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本领,为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添砖加瓦。

  2018年是三年一轮的换届年,寨头村紧紧抓住这个契机,将村里的致富能人,种养大户等选进班子。此外,寨头村还成立了村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队伍。

  创新管理制度激发队伍活力。寨头村实行“515”积分管理制度,将全村党员分为五个服务队,即便民利民服务队、矛盾纠纷调解队、环保卫生督导队、文明新风劝导队和应急处置突击队,定期开展“五个一”活动;与此同时,实施“五星党员户”评比制度,在全村范围内开展“五星级党员”创评活动,并对获得五星级党员给予挂牌奖励,示范带动。

  坚实的队伍为寨头村的振兴发展打牢基础,其迸出的强大凝聚力推动村集体经济的提升。寨头村多措并举,盘活资源,壮大集体经济。

  经济“开源”,充盈致富原活水。

  如何增加经济创收是寨头村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首先,寨头村扩大村财收入,谋划发展,与汀州凤公司合作,壮大村集体产业,在小丁坑建设河田鸡养殖场,年出栏量2.6万只,实现村财收入6万元;医疗器械产业园投资收益3万元、果树大棚租金1.1万元,光伏电费收入1.6万元,林业管护经费及烟税返还1万余元,2019年村级经营性收入达12.6万元。其次,创新旅游项目,做优发展,开设餐饮农家乐,打造特色民宿民居,田间花海等观光场所,打牢旅游产业基础,长足壮大发展村集体经济。除此之外,寨头村主动争取资金,新建小型公益生产生活基础建设项目、竹篱笆建设工程、大棚建设工程,不断完善农田水利等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大力扶持村集体、种养大户率先发展,以成效带动农户跟随发展。

  经济“帮扶”,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

  寨头村立足特色产业,带动当地居民尤其是贫困户就业增收。寨头组织村两委干部开展入户走访,掌握贫困户发展生产情况、生产意愿和未来规划,结合寨头村产业实际,筛选最适合贫困户的项目,调动贫困户参与积极性。注重内生动力,培育一技之长,实行“政府搭台+经营主体辅助+贫困户唱主角”模式,如河田鸡养殖、黑兔养殖、芭乐种植等项目。

  寨头村摸索出本村产业发展模式,使经营主体、村集体共同发力,实现增收。实施水果玉米种植项目,由村两委负责土地流转,并出资入股,由长汀县寨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统一购苗、施肥、田间种植管理、统一销售,所产生的利润按出资比例1:3分红,实行双方风险同担、利益共享,实现双赢。

  寨头村注重提升贫困户的造血功能,持续推进激励性扶贫产业,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健全贫困户激励机制,通过奖惩措施激发贫困户增强致富的意愿和信心。结合当下疫情影响,指导贫困户做好预防措施,带动贫困户积极参与,推动复耕复产,加快形成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的良性互动格局。

  走过长汀县濯田镇寨头村,沿着省道路旁80亩水果玉米青翠鲜嫩;色竹坑里,10多名农工正在脐橙地上套种30亩花冠王子西瓜;大棚内,20亩芭乐长势喜人。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第一位。寨头村抓住被列入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契机,发挥山清水秀环境美、距县城半小时不到的车程等优势,决定培育观光休闲、旅游产业,产业发展卓见成效。为此,2019年,村两委引进黄德平、黄木长等两位客商,成立丰源农业合作社、寨头农业发展公司。村里流转农田560亩,租赁这两位客商经营,实施“鱼莲文化”种植、特色水果种植、“生态瓜果长廊”建设项目。黄德平介绍,“生态瓜果长廊”新建500米长廊,搭建钢铁棚架,种植百香果,形成观光采摘的靓丽风景。而“鱼莲文化”种植项目,目前已种植莲子30亩、脐橙250亩、西柚50亩,水果玉米80亩,长势良好,为游客提供观光采摘,特色水果种植已种植大棚芭乐20亩、百香果30亩,锦绣黄桃50亩。同时通过村企共同出资,引导贫困户采取“三统一”的模式参与水果玉米种植,即由企业为贫困户统一赠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签订回收协议,从而降低种植及市场风险,使贫困户收入有保障。而黄木长则开发已经荒芜、长满杂草的荒地150亩,种植中药吴茱萸,目前正在育苗、整地。

  村党支书罗晓斌介绍,通过引进龙头企业,种植名优特水果,带动观光休闲,垂钓、互动体验、休闲游乐及配套的餐饮农家乐,房车KTV,民宿民居等,实现村集体、村民、投资经营者三方增收。初步估算单纯此项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经营性收入5万多元。


  人居美 风尚扬

  凝成寨头“好里子”

  昔日破烂脏,如今整洁美。

  走进长汀县濯田镇寨头村,旧时破烂不堪的景象变成崭新的富美风貌,一条宽敞的柏油路延展开来,简朴乡味的村寨门坊,简朴乡味的村寨门坊,古色古香的民居、成排的果蔬大棚、如毯盛开的鲜花构成一个清新靓丽、实现“常年有花开,季季有果摘”山水田园式的美丽乡村。

  寨头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大幅提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乡风文明持续向好,在新的起点上实现了新的跨越。

  近几年,寨头村积极探索人居环境整治模式,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等方式,制定了《关于寨头村门前三包责任制考评》方案,通过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引导全体村民提升环保意识,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共同营造美丽清新寨头。

  农村人居整治任重道远。对此,村两委干部深有感触,当时由支部书记带领村两委干部,从到路边、河边捡垃圾开始,由党支部带领大家推进家园清洁行动,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工作。开始村民不理解,甚至觉得“村干部是吃饱没事干”,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后,村民感受到环境变化带来的好处,慢慢转变了观念,纷纷加入其中。在村民的支持下,党支部积极调动全村党员群众的力量,促使“一处美”迈向“全村美”,积极开展“文明户”评比挂牌制度,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形成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制度化。

  为了村庄道路垃圾的整治,寨头村专门聘请一名专职保洁员,明确保洁职责范围。经过整治,陈年垃圾没有了,河水清澈了,沿路垃圾场变成小花园。

  2019年以来,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广播、宣传车、横幅、张贴告知书等形式营造整治工作的浓厚氛围。出资聘请专业广告公司制作“空心房”拆前拆后对比效果图,增强群众对“空心房”整治效果的直观感受,为整治拆除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截至目前,共拆除空心房25栋,总面积5760.2平方米,同时对12栋裸房建立整治台账,并实施裸房改造工程,大批年久失修、破烂不堪的农房得到彻底整治,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仓廪足而文化兴。农村大美,美的不只是外在,更是植根在农耕文化中的精神富足和文明之美。

  “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莲塘背,种韭菜,韭菜花,结亲家,亲家门前一肚塘,放的鲤鱼八尺长……”

  这首客家童瑶《月光光》正道出了鱼戏莲中融洽和煦的氛围,这也是寨头村“鱼莲文化”的精髓。

  鱼莲文化呈吉祥。寨头村着力打造鱼莲文化,依托传统建筑文化,提炼客家吉祥文化,融入景区周边,在客家鱼莲文化景观区设计出一个“北斗七星桥”供游客赏荷观鱼,构建出具有寨头地方特色的景观风貌。寨头村聘请了专业设计团队,修建荷花景观台、创意休憩点荷鱼跃龙门等主题造景,并完成鱼莲文化房屋主题立面艺术装饰。

  在某种意义上,“鱼莲文化”即是“渔廉文化”,寨头村逐步由“授之以鱼”长足发展成为“授之以渔”,推广“双联双带”党建扶贫项目,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和群众需求的发展路子,从昔日的穷山沟蜕变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示范点,成功摘除贫困村的标签。


  七重门楼凝愿景。七道门楼,宛如七个星宿,接连着寨头村气势宏伟的罗氏祖祠主体建筑,构成“七星捧月”的风水气象。七星拱照瑞霭门庭,紫气东来财丁两旺。七重门采用传统的木结构卯棒造法,青瓦盖顶,工艺讲究,犹如七颗明珠镶嵌在古老的村庄,吸引了许多城乡居民前来休闲观光。近几年,寨头村重新规划,七重门楼得到妥善修复。分别被重新命名为“福星门”、“禄星门”、“寿星 门”、“德兴门”、“财富门”、“丁旺门”、“贵盈门”,寄托着村民振兴乡村、经济发展、人丁兴旺、康寿安宁的美好心愿。

  正面典型扬风尚。在寨头村,只要提起程春香这个名字,她的故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村里人都感叹到:“她真难得,照料瘫痪老公24年如一日,这些年还要照顾失去自理能力的公公,还把一对儿女培养成大学生”。她曾被评为龙岩市道德模范、福建好人,被组委会推选为2018年感动福建候选人物。寨头村积极宣传村民身边的好人好事,树立程春香敬老爱亲模范典型,形成尊老爱幼的良好风尚。

  从2018年开始,寨头村每年举行“农民丰收节”,向社会各界充分展示寨头村优良传统、优质民俗文化、美丽乡村建设等良好社会风尚,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村”。

  (《海峡农业》2020年第7期 记者 龚玉)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欢迎投稿 | 免责条款 | 广告招商
Copyright2020 福建省海峡农业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19018356号-1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