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展在闽西大地的连城县,环耸高山,四望空碧,呈现“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形地貌,这里坐落有“北夷南豸,丹霞双绝”的冠豸山,雄浑、绮丽、幽深……连城山水价值连城。幅员千里,大小村庄,如同镶嵌在绿绸上的一颗颗明珠,在连城县这幅富美画卷中交相辉映。
2019年以来,连城县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围绕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紧扣“三农”工作实际,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压紧压实工作责任,有序有力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
产业强:“土藏萌番薯,水游黑丫头”
连城县有“双绝”,当地俗语有云:“土藏萌番薯,水游黑丫头”。
“萌番薯”,老一辈称其为“懵番薯”。连城特殊的自然环境适宜红心地瓜生长,由此就有了声名远扬的红心地瓜干。连城县立足优势,在地瓜产业方面积极探寻发展之路,为此,连城县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编制完成《福建省连城县国家现代地瓜产业园建设规划(2019—2022年)》。落实地瓜种植面积6.8万亩,建立300亩以上相对连片地瓜种植基地17个(500亩以上相对连片种植基地3个)。建立4个地瓜种苗扩繁基地,供应优质种苗3500多万株。新增鲜切薯片自动化和智能化两条生产线已投入生产,全年地瓜干制品产量达23万吨,产值42亿元。连城县加大地瓜干品牌和产品宣传力度,组织地瓜干加工企业参加第100届全国糖酒会、2019中国国际薯业博览会等展会,获评“世界地瓜之都”荣誉称号,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连城地瓜产业发展大会。
“黑丫头”,是指当地的白鸭,得名于它黑色的脚丫和头部。连城白鸭有着“全国唯一药用鸭”的美誉,驰名中外。连城县大力推进市级连城白鸭产业园规划建设,发展连城白鸭规模化养殖,新增2家、累计建成16家连城白鸭标准化养殖基地,年出栏万羽以上规模的白鸭养殖企业达22家,全年出栏连城白鸭440万羽,产值5.28亿元。
红心地瓜和白鸭是连城县人民常念的“致富经”,亦是连城县发展特色产业的强大引擎。此外,连城县开展富硒产业“品牌打造年”活动,提升“中国客家硒都”“莲乡硒遇”品牌影响力。加强富硒农产品经营主体培育,鼓励经营主体建设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扩大生产规模、拓展市场,全年县富硒农产品经营主体85家,从业人员8500多人,开发富硒农产品45种,富硒产业实现23亿元。
连城兰花“一枝独放”。连城县实施兰花产业带展示区建设项目10个(新建8个、改建2个),种植兰花面积4400亩、品种1200个,全产业链产值达13亿元,其中第一产值7.9亿元,销售额4.9亿元。打造“一园两带三区”兰花产业带,完成连城县艺丰花卉专业合作社等3家智能温室建设7223平方米。红衣花生产业方面,开展红衣花生品种提纯复壮、高产栽培试验,落实红衣花生规模种植示范片,已建立红衣花生规模种植连片300亩。
连城县聚力产业兴旺,特色产业提质增效。2019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4.75亿元,比增3.3%,增幅位居全市并列第四位;第一产业增加值38.6亿元,比增3.3%,增幅位居全市并列第四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2元,比增10.3%,增幅位居全市第二位。
乡村美:千村展新颜 万寨焕活力
培田村是悠久的村落,好似山中落了一盘棋局,显出几分苍茫古意。培田村的古民居群则是福建省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古民居建筑群之一,古民居群由明清时期的三十幢高堂房屋、二十一座古祠、六个书院、两座牌坊和一条千米古街等组成,建筑设计精巧。培田村风景如画,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培田村重点实施总投资630万元的6个旅游项目,成功创建全省“金牌旅游村”、四星级乡村旅游村品牌,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市唯一入选村庄),列入国家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2019年接待游客29.63万人次,增长39.5%,门票收入707.03万元,增长38%。
培田村增强了连城县乡村旅游建设的信心。连城县出台《连城县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全面启动梅花山十八寨项目,提取十八个村元素特色,完成十八寨概念性规划策划,基本完成蒲溪大本营建设,打造集乡村度假、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徒步旅行旅游带。积极抓好3个市级乡村旅游试点村建设。除了培田村外,文坊村重点实施总投资650万元的5个旅游项目。塘前村重点实施总投资580万元的4个旅游项目,以荷韵新塘和冠豸山下第一漂为主的“豸下莲乡”获评3A级景区。
连城加强示范带动,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为此,连城县制定出台《连城县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统筹各方力量,整合优势资源,提出“10+34”精品村的建设思路,着力打造10个县级、34个乡级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示范引领全县乡村振兴。加大项目策划实施力度,建立了“精品村”建设项目库,2019年10个县级“精品村”共策划生成56个项目,已开工47个,完成投资2509万元;34个乡级美丽乡村“精品村”共策划生成163个项目,已开工121个,完成投资额3769.7万元。连城县积极推进精品村规划编制,完成文坊、雾阁、下堡、芷溪等4个村庄规划编制,全面启动“一镇三线十五村”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县、特色镇、试点村等示范创建,有力有序推进试点示范各项工作。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关键,连城县着力打好“一革命四行动”攻坚战。
厕所革命翻新篇:连城县全年完成7座乡(镇)公厕、16座农村公厕建设和新建改造农村三格化粪池2969户任务。“四行动”一套连环拳:农村垃圾治理方面,建成16个乡(镇)压缩式生活垃圾转运站,实现生活垃圾转运系统全覆盖,全面建立“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体系。农村污水治理方面,完成投资1.59亿元,基本建成新泉镇等9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并陆续进行调试投入试运行。农房整治方面,大力推进莒溪镇壁州村等5个市级农村人居环境试点村整治,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旧村复垦、农田改造等项目实施,全年共拆除空心房13.2万平方米、整治裸房7.58万平方米,北团镇石丰村入选参与全国550个村庄“千村万寨展新颜”展示活动。村容村貌提升方面,完成24个乡村绿化项目建设,营造乡村生态景观林300亩。全面开展铁路环境整治攻坚战,挂图作战、销号整治,累计完成投资2065.25万元,43项整治任务拆除乱搭乱建4668平方米,装饰建筑立面232幢8.63万平方米,新建绿地和绿化带6.1万平方米。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中,连城县挖掘乡村文明、弘扬乡风,建设有效的农村治理体系。连城县充分发挥民俗活动助力文明乡风建设,成功举办莒溪镇璧州第四届南宋灯笼文化节等,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此外,连城县持续深化平安乡村创建,积极打造“枫桥经验”连城版,积极构建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体系,投入244.59万元用于奖励平安和谐村(居),8个乡(镇)、69个村(居)被评为市级“平安乡镇”、“平安和谐村(居)”。
人民富:悠悠脱贫曲,漫漫振兴路
5月6日,在连城县林坊镇林塘村,脱贫农户林汉生在扶贫大棚采摘鲜切花。近年来,福建省连城县依托扶贫农业基地,实施激励性特色农业产业扶贫项目,统筹种苗提供、农资保障、技术指导及产品销售,激发脱贫农户创业动力。2019年以来,连城县先后实施激励性产业扶贫项目271个,带动当地4255户农民拓宽增收渠道,稳定脱贫。
连城县“三步走”致力脱贫摘帽。
压实工作责任。连城县紧扣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摘帽退出”和“两不愁、三保障”工作目标任务,全面疏理脱贫攻坚硬指标、硬政策和硬任务等75项,组织开展“百日会战”,推动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落细落实。全县5个贫困乡(镇)、62个贫困村和6118户14575人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通过市级初验。
突出产业扶贫。据了解,连城县全年共实施激励性扶贫项目264个,覆盖行政村200个,受益贫困户3865户10781人;落实贫困户发展生产“以奖代补”项目3055户、补助资金1473.27万元;落实雨露计划补助318人,拨付补助资金95.25万元。
深化脱贫保障。连城县实施“教育关爱”工程,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100%接受义务教育;攻坚医疗保障,在精准扶贫医疗叠加保险政策基础上,新增健康扶贫保险、精准扶贫医疗补充保险、人身团体意外伤害保险3项健康保险政策;攻坚住房保障,采取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全面完成搬迁任务;攻坚村财增收,所有贫困村村财全部达到脱贫标准。据悉,到去年底,连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100户14530人已全部实现脱贫。今年4月,连城等6个县正式退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是连城县人民富裕生活的保障。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是两大着力点,连城县还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实施“百乡千村”路网提升工程,交通畅通,物流迅捷,连城县彻底打通了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
昔日孱弱村,如今乡音足。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深入开展,一桩桩可喜的变化在连城县遍地开花。连城县终于唱响脱贫攻坚、生活富裕的乐章,正当一派气象玲珑。
(《海峡农业》2020年第5期 作者:张葭 彭宏椿 陈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