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福建农村网
加入收藏
首页乡村振兴永定:乡村振兴工作有了“正规军”

永定:乡村振兴工作有了“正规军”

2020-05-07


      (福建农村网讯 记者 方华)龙岩市永定区高头乡大岭下村,是个远近闻名的农业村,拥有高头乡最大的产业——永定红柿种植基地。每到深秋时节,村里柿子坠满枝头,飘香十里,游客络绎不绝。

  大岭下村405户村民几乎家家都以种柿采柿为业,然而受市场影响近年来柿价波动不断,村民们辛苦一整年得到的收益却不尽如人意,大岭下村长戴“穷帽”。

  改变,始于村企合作。

  乡村振兴指导员赖文斌入驻大岭下村后,引荐永定区天子温泉开发有限公司与该村开展合作,凡是在在天子温泉消费的游客都能免费获得大岭下村采摘园的入场券,凭券可进园采摘三斤柿子。大岭下村的柿子销售问题顺利解决,隐形的广告还为村里带来人气,带来新活力。

  众建贤才 一线指导展风采

  人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资源。2019年9月,永定区制定《永定区选派乡村振兴指导员实施方案》,建立起乡村振兴指导员制度,按照试点村“一村一指导员”的原则,采取个人自荐、组织推荐、镇村选择、组织指派等方式,严格资格审查与筛选机制,做到“因村选人”。从全区区管干部中选派了36名乡村振兴指导员(第一书记),常驻试点村指导协调乡村振兴工作,任期三年。

  “相比以往的挂钩模式,本次力度更大。选派的乡村振兴指导员全部为科级干部,并与原单位工作脱钩,投入全部精力帮扶。”永定区乡村振兴办副主任王晶说。选定指导员后,永定区一方面通过多部门联合发文,赋予乡村振兴指导员直接对接、协调区直部门的权力;另一方面,开展专题轮训、现场观摩、经验交流,提高他们在基层组织建设、产业发展、发展村集体经济等重点领域的业务能力,帮助其熟悉岗位。

  由此,区委统战部干部赖文斌成为36名乡村振兴指导员之一,到任大岭下村。经过一段时间的走访调查,赖文斌分析该村的“症结”在产业单一,“造血”能力不强。在他眼里,大岭下村上规模的土楼就有11座,果园集中连片,旅游资源独特,“是不可多得的旅行目的地”。

  转变思维,才能带来生机。如今,大岭下村刮起一股旅游热。到目前,全村已接待游客近2000人次。赖文斌介绍,目前大岭下村正探索果业深度开发,吸引福建工程学院、台湾建筑设计团队入驻,推动游学、民宿等服务业与生态农业融合。

  面面俱到 一站服务有保障

  永定区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调推进,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任组长,区长任第一副组长,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区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及“一办十二个专项小组”的工作职责,并从区直有关单位抽调3名科级干部、10名一般干部到区委乡村振兴办集中办公。2019年9月成立永定区乡村振兴服务中心,核定了5名事业编制,按规定遴选人员,使乡村振兴工作有了“正规军”。同时,从区直有关单位抽调5名干部到区人居办集中办公。24个乡镇(街道)相应成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搭建好区乡两级乡村振兴组织构架。

  2019年底,永定区率先在全区24乡镇、282个村(社区)成立了乡(镇)、村(社区)两级乡村振兴服务站,构建乡村振兴新平台,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乡镇乡村振兴服务站站长由分管乡村振兴领导担任,成员由乡镇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配备2名以上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本乡镇乡村振兴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工作,做好乡镇本级乡村振兴服务站人员配备、运行管理、定期培训等工作;村级乡村振兴服务站站长由村党组织书记担任,配备1-2名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本村乡村振兴各项业务工作,主要提供党务、平安、金融、医疗、文化、社会事务等,畅通服务渠道,打造“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改头换面 一抹红色化优势

  永定河绕西陂村而过,从村头到村尾河流长度有6公里,村里一共有九座桥。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小煤矿开采、生猪养殖、水泥熟料生产是村里的支柱产业。经济得到发展,可静美的水乡却渐渐变了模样。

  近年来,西陂拆除猪圈,关闭了煤窑和水泥熟料作坊,通过一些列乡村美化措施,沿路修筑水渠,整个村子水清、岸绿、河畅、景美。走在这座古村落的石头路上,抬眼可见的西陂双寿堂及附近的十几座土楼是西坡乡苏维埃政府、太平区苏维埃政府、中共太平区委员会的办公场所。

  革命年代的硝烟早已散去,背山朝水的西陂,村道绿树掩映,民居错落有致。西陂瞄准了乡村旅游新业态,跃跃欲试。

  西陂村红色基因厚重,如何结合实际优势,将内涵丰富的红色基因转化成发展的内生动力,是当地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命题。近几年,当地以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将原有的红色资源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相结合,尽可能地还原历史风貌,又赋予新时代的气息。干部群众一条心,建设美丽家园,取得了较好成绩,获得了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福建省乡村振兴试点村、龙岩市乡村旅游试点村、永定区“十大美丽乡村”等荣誉称号。永定区高陂镇西陂村“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于2020年1月列入《2019年全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在全市乡村振兴中起到表率作用。

  乡村的发展与振兴还离不开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永定区在全省率先创办农民党员学校,建立以区委党校为龙头、乡镇党校为依托、农民党员学校为抓手的覆盖区、乡、村“三级党校网络”培训体系。在师资队伍上,以经验丰富的党校教师、业务专家、技术骨干、党政领导等专兼职教师队伍为主,并把100名综合素质高、授课能力强、热心服务群众的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聘为“农民讲师”。

  自2018年以来,永定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不断深挖乡村发展潜力,创新机制体制,全力推动乡村振兴。

  (本刊记者 方华)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欢迎投稿 | 免责条款 | 广告招商
Copyright2020 福建省海峡农业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19018356号-1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