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泉上镇谢新村获“全国生态文化村”、“国家森林乡村”称号,联群村获“国家森林乡村”称号,豪亨村获“省级森林乡村”称号。
泉上镇作为全县首个推进林长制工作的试点乡镇,充分发挥绿色生态优势,探索“三三三”模式,全面推行林长制。
强化三个保障,明晰“责任田”一是明责任。将辖区11个管护区细化分解到镇级林长、副林长、村级林长、护林员,明确工作职责、主要任务、工作措施等,建立林长制考核评价体系,将各村推行林长制情况纳入村级千分制考核内容。
二是建机制。出台《泉上镇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工作方案》(泉委〔2021〕90号),建立镇林长制会议、信息公开、部门协作、工作督察、考核办法等5项配套制度。
三是重落实。实行月巡查、季督查、年考核等制度,定期召开镇级林长会议,镇党政主要领导亲自研究部署林长制工作。每年拨出50.16万元用于村级专管员管护工资,其中27.3%作为绩效工资。
一是全域统筹“管绿”。加强护林员队伍管理,实行“乡镇聘、站管理、村监督”森林资源联防联动管护模式,签订天然林管护及补助协议73份,根据森林资源分布情况划分管护责任区,将责任落实到个人。
二是综合施策“增绿”。全年完成人工造林313亩,封山育林1216亩,森林抚育1262亩(其中松林改造皆伐面积313亩,完成104.3%,择伐面积619亩,完成309.5%,超额完成)。加强有害生物防治,加大防控力度,开展检疫执法,做好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切实保护森林资源安全。
三是常态高效“护绿”。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依托网格化管理,通过福建省林长制智慧管理平台,对林业工作进行线上统筹监督管理。积极探索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试点工作,在森林火险期实行“双网双线”网格化管理,严格落实“宣传+巡护”两张网、“政府+部门”两条线。
一是坚持靠前指挥。设立“泉上林长”微信群,由镇林长、副林长、村级林长、护林员等组成,党委主要领导担任指挥官,直接对巡查发现问题作出指示,督导相关责任部门及下级林长主动认领、限时处置、上传反馈整治情况。
二是加强部门协作。建立镇级林长制部门协作机制,派出所、财政所、自然资源所等9个成员单位参与,加强信息沟通、形成工作合力,构建林长牵头负责、部门齐抓共管的生态保护格局。
三是引导全民参与。积极拓展宣传渠道,通过圩日摆摊踩街、入户宣传、发放宣传单等形式,不断加强森林防火、森林资源管理、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强化舆论引导,增强广大社会群众参与和支持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共同推进美丽泉上建设。
接下来,泉上镇将进一步推深做实林长制工作。
一是在“林”上做文章。推进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坚持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植树增绿相结合,探索建立管护激励政策,提高林地管护质量。
二是在“长”上促长效。各级林长齐抓共管,带头履行好林长职责,坚持开展常态化巡林,促进林长制工作抓出长效。
三是在“制”上抓落实。进一步完善林长制管理、考核与责任追究等机制,镇村两级制定并落实常态化巡查制度,做好巡查记录,做到有迹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