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福建农村网
加入收藏
首页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正当时 美丽新罗展新颜

乡村振兴正当时 美丽新罗展新颜

2020-03-27

      走进龙岩市新罗区苏坂镇黄地村,一排排修葺一新的民居靓丽整齐;漫步在村内青石板和鹅卵石铺成的道路上,穿行在白墙黛瓦间,处处充满了浓浓的江南风情,仿佛置身于一幅美妙的画卷当中。

  黄地村的变化是新罗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缩影。紧紧围绕“五大振兴”,新罗区着力构建完善政策、工作、指标、考核等体系,全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推进体系逐步完善,政策框架基本成型,推进合力不断增强。

  环境治理扎实有效

  门前小河清澈明净,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盖了新房建新村,一个个美丽家园在新罗各地建设起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罗区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从保护九龙江水源、建设新罗生态屏障出发,以小流域污染治理和生猪养殖业污染整治为重点,通过日常巡察、严厉打击、定期清淤等措施,成功总结出可推广可借鉴的小流域治理“新罗样板”。

  在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中,新罗区坚持“一月一调度、一季一督查”,加大水质监测和项目督导力度,确保按时完成小流域治理,水质得到总体提升。2019年1-7月,水质为Ⅰ~Ⅲ类的小流域断面有20条,占比80%,较上年度增加7条;水质为Ⅳ类的小流域断面有4条,占比16%;Ⅴ类1条,占4%。

  同时,新罗区大力巩固生猪养殖污染治理成效。2019年以来,通过对复建、复养情况开展巡查,各镇共计清除复养猪场18户、清栏276头,责令清栏关闭4户,同时对限养区养猪场进行检查,共计立案处罚养猪场16家、25.5万元。

  在新罗区雁石镇益坑村,当地以列入全省“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和全区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大力实施旧房裸房、生活环境和农村污水等整治项目,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他们将农业生产功能与休闲功能有机结合,做活做好农产品,打造智慧围屋(科技体验馆)和生态游,不仅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还形成了具有益坑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和经验。近年来,益坑村先后被评为省级“村镇住宅小区建设试点单位”“第十一批省级村镇住宅优秀小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点”、市级“红土地基层党建综合示范点”、“2015-2017年度市级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益坑村是新罗区建设美丽家园的一个缩影。新罗区以点带面、串点连线,持续实施推进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危房改建、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等工作。为破解有新房没新村问题,他们起草了《新罗区开展农房整治,改善村容村貌实施方案》,着力抓好以“五清楚”(分清楚、扫清楚、拆清楚、摆清楚、粉清楚)为内容的村容村貌整治工作。结合省级“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丽乡村建设。以农村“空心房”整治为抓手,推动规范村民建房,形成了小池培斜、适中兰田、岩山玉宝、苏坂黄地、万安竹贯等近百个“一村一品”“一村一策”“一村一法”的示范乡村。

  试点建设如火如荼

  2019年5月,一场龙岩清汤粉大赛颁奖仪式在龙门镇洋畲村举行,吸引了近3000游客前往。

  “按照留住历史的‘脉络’、文化的‘灵魂’的要求,我们选了培斜、洋畲等10个试点村,着力打造主题突出、具有特色亮点,差异化发展的试点新村。”新罗区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

  按照“规划先行、部门指导、凝聚合力”的思路,新罗区及时制定战略规划、行政村乡村规划及美丽乡村住宅建设等规划,整合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文旅等部门组成12个专项小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同促试点村建设。为加快乡村旅游发展,该区根据实际,将小池镇培斜村、龙门镇洋畲村、适中镇兰田村列为市级乡村旅游试点村,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切实做好预算安排。区财政出台《新罗区财政局关于下达2019年区级乡村振兴大专项(涉农项目整合)资金的通知》,预拨3000万元专项资金大力支持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

  在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下,试点建设如火如荼。培斜村深入挖掘龙池书院、将军庙阻击战遗址、赞生店、陈仁麒将军故居、彩眉岭红军小道、小池到江山红军路等红色文化资源,进一步提升书院周边景观及内部展览,积极打造“三打龙岩城红色旧址群”,主动融入“大古田”发展格局,在红色文化品牌打造、精神弘扬和宣传推介上不断发力,全面助力新罗打造“山水文化名城”;龙门洋畲村引入华龙文创公司,建设新罗区文艺青年乡村文创基地,助力打造洋畲旅游新名片。采取文创青年交流中心、文创青年创作中心、文创培训基地、文创产品开发、以文创方式改造乡村文化氛围等运作模式,通过乡村文创内容升级、社群升级、IP升级、人才升级等为培养乡村振兴文创人才、为打造乡村文创示范村提供实践基地,从而形成乡村居民、规划团队、民间组织、政府部门的协同合作网络。兰田村初步建成占地150亩山福农庄研学基地、打造裕德楼民宿,年接待游客3万余人。山福军旅少年夏令营品牌成立于2017年,专注于青少年暑期夏令营活动。

  特色产业风生水起

  “现在环境好了,前来参观的游客越来越多。”尝到美丽乡村建设甜头的万安镇竹贯村支部书记邓彩琴如是说。据悉,如今,竹贯村正计划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为核心,打造集特色农业、农事体验、观光旅游、文化创意于一体的“旅游+艺创”小镇。

  按照“做优一产”工作思路,新罗区大力支持畜禽、水果、蔬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花生、林竹、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发展,持续完善乡村产业体系,根据“依靠科技、主攻单产”的粮食发展思路,实施水稻超高产创建活动和再生稻高产攻关活动,提高粮食单产和优质率,新建5个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面积5000亩以上,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中心2个,带动农业标准化生产,产品提质升级。截至目前建立有机、绿色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2万亩。农业经营主体快速成长,全区工商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30个,家庭农场637家,“三品一标”农产品有效认证企业达66家。该区打造“乐享藿溪”APP平台,将百香果、咸酥花生、山麻鸭、斜背茶、特早熟蜜柑、苏坂蜜柚、山茶油等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上网销售,扩大了本地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市级新罗百香果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扎实推进,2018年,新罗福建百香果被省农业厅等4部门联合评审认定为福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蓝田生态农业观光、小池培斜竹制品、龙池特色农产品等一批特色产业园业已形成,农村电商、乡村物流、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方兴未艾,农村一二三产业正朝着融合发展的大道前进。(本刊记者 戴曦)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欢迎投稿 | 免责条款 | 广告招商
Copyright2020 福建省海峡农业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19018356号-1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