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福建农村网
加入收藏
首页›  百镇千村好做法泰宁新桥:竹乡古镇酒韵浓 乡村振兴入画来

泰宁新桥:竹乡古镇酒韵浓 乡村振兴入画来

2022-05-19 来源:三明市农业农村局

   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接续推动老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泰宁县新桥乡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实施“六大行动”推进乡村振兴再出发行动部署,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

  外引内培,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

  开春以来,新桥乡水源村65亩高山蔬菜种植落地,20多名农民正抢抓农时,加紧播种。 

  “我在大陆从事蔬菜种植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了,今年选在泰宁县新桥乡,主要是看中了这里的高海拔环境。再过不到一周时间就可以完成65亩蔬菜种植,每亩产量预计可达到6000斤,6月份成熟之后将销售到周边大城市。”从事高山蔬菜种植的台湾农民邱耀镇说道。 

  新桥乡坚持“外引内培”与“特色+规模”双线并行的发展模式,先后引进种植大户落户新桥,完成高山茭白、高山蔬菜、中草药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另一方面,依托乡域内笋、竹资源优势和商会力量,以打造“闽赣边界笋制品交易中心”为目标,加强闲置竹山管护和流转,打造毛竹丰产示范片1000亩,做大做强本地笋、竹产业。新桥乡有着米酒酿造的悠长历史,新桥米酒酿造技艺正式列入三明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加快推进“岭红”米酒产业发展,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方式发展米酒产业,注册商标,出产了第一批“岭红”米酒,2022年岭红酒计划增产至10万斤。 

  2021年以来,新桥乡大力实施“六大行动”推进乡村振兴再出发,发挥高山资源优势,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培育形成竹林7.27万亩、高山优质稻1300亩、高山茭白400亩、高山红花莲500亩、高山黄桃150亩、烟叶1100亩,加快形成“一村一品”“连村成片”“集群成链”的乡村产业发展新格局,有力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乡村产业发展。

  精心谋划,有“里”有“面”推进乡村建设

  “变化太大了,路边种满了映山红,旁边还有一条观光栈道,两座米酒文化景观墙也弄得有模有样...”连日来,新桥乡岭下村“岭红”米酒小镇建设正如火如荼推进,引来村民声声赞叹。 

  新桥乡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积极打造全省乡村振兴试点村岭下村和省际边界村大源村,加快岭红米酒小镇建设进程,完善乡村基础设施,为打造省级示范村庄精品旅游线路做好基础保障。 

  一是示范带动。岭下村作为省级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新桥乡全力讲好“一杯米酒”的故事,大力推动“岭红”米酒产业发展,全力打造“岭红”米酒小镇,去年底完成了小镇规划设计,目前已铺设完成酒旗、酒缸等景观小品,景观墙项目正稳步推进,米酒技艺展示馆和米酒品鉴馆预备施工,全面提升改造村庄米酒文化氛围,推动建设成集红色研学、特色民宿、米酒生产、饮品开发于一体的红色文旅小镇。 

  二是突出重点。大源村作为历史文化名村及泰宁县唯一的省际边界村,新桥乡着力对大源进行整体风貌提升和文保项目建设,对省文保单位戴氏官厅、镇安桥进行了保护修缮,实施了非遗公园重点提升工程,同时进行鹿林坊中街立面改造工程、古驿道修建、魁星楼修缮、半月潭修缮等项目建设。大源村全面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部署要求,全力推进闽赣交界乡村环境整治行动,结合实施“村民夜谈会”制度,党员干部带头开展整治,进村入户动员群众参与民居改造、垃圾治理、房前屋后绿化美化等系列整治提升行动,成为全县首个垃圾分类试点村,乡村面貌得到了持续提升。红色古傩大源景区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多措并举,创新体系助推乡村治理

  “原来晚上大家这个点都是在家休息,现在每月开展一次的夜谈会让我们畅所欲言,提出的问题能解决立马就能得到解决,真是太好了!”岭下村老党员黄建华在居民夜谈会结束时对工作人员说道。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立足新发展阶段,新桥乡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创新治理方式,优化治理效能,推进平安乡村建设,调动村民共同参与、共同监督的积极性,做好乡村善治这篇大文章,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一是村民夜话“新”渠道。几张凳子在广场上围成圈,便成了村民议事论事的“新”渠道,新桥乡为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及时倾听民声,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的事,近日来,持续贯彻落实“居民夜谈会”制度 ,强化干群夜谈话民事、扎实整改解民忧等工作举措,充分调动党组织的积极性,切实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做好事,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新桥乡共召开夜谈会63场,下沉干部200余人次,解决问题村民“衣食住行”各类问题100余件。 

  二是跨村联建“新”模式。近年来,新桥乡突破传统党建的地域限制,注重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以岭下村党支部为跨村联建主村,联合大源村党支部、新桥村党支部、坑坪村党支部、汾信村党支部成立新桥乡峨嵋联村党总支,探索推行“四桥连心”党建模式,即架起“组织互融桥、抱团发展桥、联创联治桥、服务民生桥”,建立健全定期协调议事和“1+5+3”项目工作机制,由各联建村党支部书记带头领办或带领其他村干部、致富能人、返乡大学生成立农民合作社或生态农场,实现米酒、笋竹产业由“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 

  三是村庄治理“新”力量。为推动美丽乡村治理,新桥乡积极拉动在外乡贤返乡参与乡村治理,建立乡贤信息库,并制定完善乡贤参事会管理办法和相关制度。借助乡贤力量,积极协助村居开展联勤巡查、扶贫走访、重点活动执勤、矛盾纠纷调解等,让他们在基层治理中发挥参谋建议、示范引领、桥梁纽带等作用,以形成“共谋”、“共建”、“共治”社会治理新格局。如今,全乡9个村均成立了乡贤理事会,共评选出乡贤118人共同参与社会治理。与江西省黎川县德胜镇、建宁县溪源乡举办闽赣平安边界联防联控联席会,并常态化开展共建活动。新桥乡成为全县第一批开展“无毒乡村”守护行动乡镇,大兴村、坑坪村被市委政法委授予2018—2020年度“六无”村。

  千层石树遥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泰宁县新桥乡坚持把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工作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委的决策部署,推动乡村发展更加惠民,乡村建设更加精细,乡村治理更显成效,全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欢迎投稿 | 免责条款 | 广告招商
Copyright2020 福建省海峡农业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19018356号-1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