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准配对,靶向施策。坚持“因材施教”,通过分析研判存在的短板,为乡村干部精准“画像”,选择经验丰富的乡村治理人才作为导师,组建“多对一”帮带网络,定期开展“师徒面对面”活动。
二、学以增智,谋在新处。有针对性地安排帮带对象到导师所在村和镇机关内设科室挂职学习,学习基层工作思路和具体业务知识。开展参观交流研讨活动,以乡创联盟小组为单位组织到导师所在村或周边乡村振兴示范村参观学习。
三、定好盘子,谋篇共建。开展乡创联盟小组共建,谋划运伙村乡村振兴“彩色”系列项目。策划“红色”项目,新建党建长廊、运伙村革命烈士纪念园;策划“绿色”项目,修缮村级主干道、新建微景观;策划“金色”集体经济项目,拟对600余亩流转土地二次确权,由村经联社统一发包出租,增加村民收入。
四、全程跟踪,督在实处。编制导师帮带制纪实手册,一人一册建立“导师帮带”工作档案,实行月纪实,对帮带工作进行全程记录,确保帮带责任、措施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