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村(居)选举会场,选民们依次有序依法行使选举权。
白沙镇东泉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郭文勇(右一)以产业带动群众增收。
新当选的村(居)委会成员在年龄结构、文化层次上都更加优化。年轻干部增多,35岁以下成员共299人,比上一届增加81.2%。高学历成员增多,高中以上学历619人,比上一届增加98.4%,大专及以上学历321人。新面孔增多,新当选班子成员488人,比上一届增加12.7%。女性干部增多,女性成员356人,比上一届增加30.4%,其中女性主任58人。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村和社区是最基层的治理单元,村、社区干部处在为民服务的第一线,责任重大。
“谁能为群众踏实办事,谁能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我们就选谁做‘当家人’!”截至12月6日,涵江区在全市率先高质量完成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这是涵江城乡基层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关系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关系群众切身利益。
自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开展以来,涵江区将换届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紧扣目标,提前谋划,压茬推进,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依法有序选出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层带头人,配强素质高、结构优、能力强、群众满意的好班子,换出新气象、精气神,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良好成效。
选好“当家人” 注入新活力
村(居)委会换届的结果直接决定着未来五年发展的人才力量保障,也影响着乡村振兴工作的成效。
涵江区委书记连向红多次带领区直有关部门到梧塘镇、涵东街道等,就高标准高质量抓好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开展调研。她反复强调,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她说,一支讲政治、怀理想、敢担当、能吃苦、有本领的村(居)干部队伍才能成为帮助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高质量的目标追求,是涵江区换届工作的整体要求。
今年6月,涵江区民政局组织人员到全区各镇街实地了解村(居)委会班子结构和后备干部情况,收集了村(居)委会干部、村(居)民代表和党员对换届选举工作的意见建议,分析研判存在的问题。
8月,涵江区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组长的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倒排时间进度,实现“挂图作战”“打表推进”。同时,建立由区处级、区直部门、乡镇(街道)三级领导挂钩联系镇、街和村(居)委会换届重点、难点、试点村机制,设立村(居)委会换届选举指导组,实行分片包干和目标责任制。由区民政局牵头举办的三批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培训班,培训业务骨干200多人次,为换届工作平稳健康有序推进划定“红线”、亮明“底线”。
全区199个村(居)委会共选举产生村(居)委会成员800名。其中,主任199名,副主任和委员601名。新当选的村(居)委会成员在年龄结构、文化层次上都更加优化。年轻干部增多,35岁以下成员共299人,比上一届增加81.2%。高学历成员增多,高中以上学历619人,比上一届增加98.4%,大专及以上学历321人。新面孔增多,新当选班子成员488人,比上一届增加12.7%。女性干部增多,女性成员356人,比上一届增加30.4%,其中女性主任58人。
这一批群众自己选出来的“当家人”,代表着群众的根本利益。涵江区将以村(居)委会换届工作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力举措,将振兴人才、振兴产业、振兴乡村目标与村干部有机连接,为建设现代化产业强区、生态宜居涵江注入新活力。
把好“方向盘” 促优化提升
选好基层“当家人”,配强振兴“主力军”,关乎乡村振兴这件大事。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只有让基层更稳健、底盘更扎实、群众更幸福,才能挑起“十四五”的“大梁”。
涵江区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体量大、任务重。如何保障村(居)委会换届工作高质量推进?涵江区民政局局长何文庆说:“严格人选把关,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用人导向,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推动村(居)委会整体优化提升。”
涵江区将候选人提名工作作为做好村(居)委会换届的关键环节,突出“精”“细”“实”,把好选举提名“方向盘”。注重从各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等中择优选拔。注重群众口碑,通过“人在事中察”的方式,着重挖掘在脱贫攻坚、扫黑除恶、疫情防控、防汛抗台等重大考验中勇于担当,群众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好干部。
涵江区严格执行“两联审”制度,对照“十项负面清单”,实行纪委监察、政法、公安、检察等11个区级部门联审制度及结果通报制度,对意向人选开展任职资格审查,抓紧抓细村(居)委会1587名干部初步人选的区级联审,牢牢把好“进退留转”,坚决防止不符合条件人员进入村(居)委会班子。
11月20日至12月6日,全区199个村(居)分三阶段进行村(居)委会换届选举投票。涵西街道延宁社区、白沙镇坪盘村、萩芦镇萩芦村等55个示范带动村在3天内完成选举,白塘镇双福村、江口镇大东村、涵东街道铺尾社区等124个平稳村在第二阶段,而存在软弱涣散、竞争激烈的20个重难点村也如期完成。
上边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村干部连着百姓的心。在萩芦镇,为了选出未来五年村里的“当家人”,头发花白的老人带着孙子来了,在城里做生意的商贩也来了,在外地务工的年轻人也特意赶回来……在各村(居)选举会场,选民们严格遵守会场纪律,依次有序进行验证、领票、写票、投票,依法行使选举权。大家纷纷表示:“选举村干部很重要,选准了,村里的发展就大有盼头,大家的日子才会越来越好。”
“一张张选票是群众对我的信任,这让我信心满满。接下来,我一定尽职尽责,积极发挥作用,用心用情为乡亲谋福利。”通过选举,萩芦镇萩芦村的陈贤彪成功当选,“一肩挑两职”,扛起了全村发展大旗。
上马即奔跑 接任就实干
紧盯民生实事,聚焦乡村振兴。涵江区各村(居)新班子上马即奔跑,接任就实干,以实际行动积极回应群众关切。
村(居)“两委”换届结束后,白塘镇双福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郭玲玲主动适应新角色、新岗位。这个“80后”女孩人虽年轻,但有知识、有能力,更有干事创业的热情。连日来,她在村委会原主任郭洪建等村老干部的“传帮带”下,走访干部、党员,学习与群众沟通的方式方法,了解各项目的具体情况和进度,尽快掌握村内发展情况。
昨日一大早,郭玲玲又到鸬鹚桥危桥改造现场忙活开了。她告诉记者,鸬鹚桥建筑工艺粗糙,经过多年风雨侵袭且年久失修,濒临坍塌,存在安全隐患,成为制约双福村交通和经济发展的瓶颈。危桥改造后,将大大解决村民日常通行和耕作问题,也为双福的乡村振兴铺平道路。她说,在新老交替中,老干部退职不退志,卸职不卸责,大家交心交底,凝心聚力共谋发展。她希望自己能“炼就”一身本领,逐渐成为全村致富增收的“主心骨”,带着乡亲们过上美好生活。
为民,是最动听的旋律。在白沙镇东泉村,说起村党支部书记郭文勇,村民说:“他是村里的大管家,无论是邻里纠纷调解,还是民生项目,总能看到他奔波的身影。”
自2012年连任至今,郭文勇东奔西走跑项目、跑协作,经过多方努力,东泉村交上了城厢南门社区这个“富朋友”。通过规模化种植蔬菜水果、花卉苗木等,去年全村的土地租金和村民打零工工资收入达150多万元。眼下,他正牵手康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融合林业、文旅等,打造“教育+文化+生态+旅游”的打卡地,带动周边群众共同富裕。
奋进“十四五”,奋斗在基层。下一步,涵江区将持续提升村(居)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干部队伍,推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