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林村航拍图(来源:南安市融媒体中心)
一面面生动的党建文化墙,一条条整洁的道路村村相连,一张张笑意盈盈的脸庞……初冬时节,寒意渐浓,走进泉州南安市省新镇檀林村,一股煦暖的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近年来,檀林村坚持党建引领,以推动和谐征迁、完善基础设施、深耕文化建设,激发乡村活力,乡村美了,农民富了,百姓乐了……檀林村完成了从“涣散村”“后进村”到“示范村”“和谐村”的完美蝶变。
和谐征迁有速度 项目落地促发展
宽阔的茂盛东路、省道纵三线、兴泉铁路、军专线,宛如一条条银色纽带,将村庄与外界紧密相连,架起了村民通向富裕幸福的金桥;宏图物流、美的项目等省市重点项目“落地开花”……放眼初冬的檀林村,发展活力正不断辐射扩散,乡村振兴正当其时。
几年前,檀林村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党支部一度被市委组织部列为“软弱涣散党支部”,各项工作都在拖全镇后腿。檀林村是如何蜕变成如今活力四射的村庄?这还要从檀林村掀起“征迁潮”说起。
“这几年,先后有宏图物流、美的项目、省道纵三线、兴泉铁路、军专线、茂盛东路等省市重点项目落地檀林村,当时征迁任务非常繁重,加上征地补偿标准偏低,群众抵触情绪较大。”檀林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黄开明介绍,在启动征迁工作之初,面临诸多考验,如做不好易引发上访事件。
在前期征迁工作中,群众意见难以统一。“房子拆了,地征了,我们的生活如何保障?”“该如何补偿安置?”……一系列问题,让多数群众持观望犹疑态度,不愿被征迁。
为确保征迁按时完成,项目顺利落地,村干部与镇驻村干部攻坚克难,经常加班加点,进村入户开大会开小会,讲政策,交民心,用真心换民心。
针对征迁中遇到的不同难题,镇村干部集中商榷,采取“因户施策”,制定不同的解决方案,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资源,多渠道做征迁户工作,破解一个又一个征迁难题。
镇村干部告诉记者,通过“讲政策、聊发展”,村民的态度逐渐从“要我迁”变为“我要迁”,更有“闹事者”变“征迁说客”的美举,形成了主动、高效、和谐的征迁局面。
难题一个个解开,瓶颈一个个突破,征地拆迁工作快速推进,项目也顺利落地。8年来,檀林村共征地2000多亩,拆迁房屋近2万平方米,安置建房1万多平方米,圆满地完成所有重点项目的征迁任务,村委会年年被评为“项目攻坚先进单位”……一串串数据背后,是镇村干部“和谐征迁”的有力印证。
惠民行动有力度 为民服务有温度
近日,在省新镇檀林小学新建的足球场上,碧绿的人工草坪、白色的球门组成了五人制足球场,孩子们在球场上踢足球。
2021年,檀林小学成立了足球队,可由于没有足球场,每逢训练,学生们只能在平地上踢足球,容易摔伤。看到学生如此喜欢踢足球,却又没有属于自己的足球场,该校校长看在眼中,急在心里,筹资建设一个新足球场成了他的急切心愿。当他把这想法告知村委会时,没想到立刻得到了村委会大力支持。
“以前,我们需要到村外场地训练,现在课间就能踢足球,太开心了。”说起体育课场地和运动项目的变化,六年(2)班学生黄铭杰深有体会。
助力辖区小学改善就学环境,只是檀林村惠民行动的缩影。投入200多万元建设檀林小学综合楼、操场、足球场,改善师生们上课就学环境;积极争取上级资金,铺设各自然村水泥路,至今全村道路硬化达100%;铺设污水管道,建污水处理池,檀溪水更清澈;绵延数十公里的自来水管道,解了村民“喝水难”……近5年来,檀林村投入2000多万元推进惠民行动,一桩桩为民办实事,有温度有力度,不仅让村容村貌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也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檀林小学学生在足球场踢球训练(来源:南安市融媒体中心)
村里办起文化节 文明乡风日益浓
拔河、猜谜语、全民卡拉ok……每年春节,檀林村后山自然村民都会聚在一起,好不热闹,这是一场属于村民们的“文化节”狂欢。
“6年前,我们村就办起文化节。”黄开明说,后山文化节已连续举办了4届,成了村民的乡村大舞台,每年花费资金约5万元。
去年,为改善村庄环境,给群众打造更好的文化活动场地,檀林村因地制宜,投入100多万元,决定将废旧祖厝、鸡鸭圈,改造成后山文化活动中心。“一听说这事,村民黄金团直接将3间旧房子让出来,并无偿捐出600多平方米的土地,只收了5万元的补偿费。”黄开明说。
最终,这里建起了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不仅有村民大舞台、灯光篮球场,健身器材齐全,还配套了文化宣传长廊,成了村民们的聚集场所。
村容村貌是“外在美”,文明新风的“内在美”,更能增强乡村魅力、促进社会和谐。近年来,檀林村通过举办村民文化节、打造数公里文化长廊、募集教育基金近百万元,村中文化氛围渐浓。
脸上有笑容,田间有收成,心中有希望。如今的檀林村和谐安定,村容村貌干净整洁,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成了村民眼中的美丽宜居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