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福建农村网
加入收藏
首页›  串点连线成片好看点莆田城厢区“红色引擎”唱响乡村振兴最强音

莆田城厢区“红色引擎”唱响乡村振兴最强音

2021-11-12 来源:莆田先锋

这间是便民理发室。曾经的五云村内没有理发店,离这最近的理发店是在隔壁隆兴村,村民特别是留守老人及儿童日常理发较为不便。现在我们的便民理发室配备一名专职理发师,为村民提供理发服务,距离近且价格实惠,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在福建莆田城厢区五云村党建+”邻里中心,乡村振兴讲解员林敏为前来参观的2021年实施乡村振兴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专题培训班的学员们解说时动情地说道。

  近年来,福建莆田城厢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红色引擎作用,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建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发展新型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激活红色基因,促进农民增收 

  抓住党建牛鼻子,压实区委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区镇领导班子挂钩重点村(居)常态化机制,目前城厢全区有23名区级领导班子成员挂钩3个街道、4个乡镇,对全区所有行政村逐一过筛子,摸排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44个,切实把每个农村党组织都建成坚强战斗堡垒。

  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中心工作,城厢区深入调研、综合研判,筛选确定涧口中心村党委作为中心村党建辐射带动示范点,复制涧口经验,指导帮助五云、隆兴、宫利村实施土地整治,3个村分别复垦土地60亩、70亩、93亩,新增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以每亩约40万元有偿转让,一次性为各村增加上千万元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用于发展项目建设,改善基础设施。

  2014年城厢区涧口村成为莆田市幸福家园建设的样板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典型村。而与之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产业相似的隆兴、五云、宫利村,村级经济相对落后、农民生活比较贫困。针对这一现象,城厢区委高度重视,多次讨论研究,确定了强村带弱村帮扶机制,通过成立涧口中心村党委,带领共同脱贫致富,实现弱村变强、穷村变富的目标。曾被列为福建省定建档立卡贫困村的五云村,交通不便,人均收入低,在涧口中心村党委的辐射带动下,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着力修建打通华五线,开发游泳健身池、官帽山休闲公园、乡村旅游玻璃滑道、村旅游自助用餐农家乐、旺溪休闲步道、晚熟龙眼立冬本”“四季蜜特色果品采摘等项目,不仅成功摘下了贫困村的帽子,还成为拥有固定资产2000万、年村财收入50万、人均年收入12593元的明星村

  “唤醒生态资源,擦亮城厢名片 

  常太镇传出新鲜事,28个行政村居都有一张手绘地图。收藏这些地图的常太镇环保站负责人池新东说,常太没有发展工业,污染源主要是生活污水,生态治理防线重在入村。池新东铺开洋边村的污水管分布图,只见黄色的入户管、蓝色的污水干管、黑色的化粪池、绿色的收集池等各有色彩标注,描绘精细,每家都标注户主、门牌号、鸡鸭圈养情况等信息精细。

  这是城厢区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一个缩影。作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城厢区发挥党支部基层战斗堡垒和领导核心作用,因地制宜,擦亮美丽乡村的底色

  通过引导村党组织以党员大会、村民大会等形式,发动党员带头、群众积极参与的实施木兰溪流域系统整治,城厢区创新莆田市首家污水收集治理埔柳模式,完成污水管网建设约2100公里,完成实施建成区10条内河综合整治以及6条安全生态河道建设,荣获第三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创新方式动员群众参与村庄清洁行动,完善村规民约,督促农户做好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整治,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两高沿线综合整治等,持续推进一革命四行动,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培强特色产业,凝聚发展共识 

  常太镇溪南村党支部书记王剑平奔忙不已,村里土地流转4000多棵果树,打造智慧果园,他正陆续与村民签转让承包合同。该果园设计物联网管理平台,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在园区内规划智慧科技生产体验区、果树认购采摘区等两大园区。物联网管理平台可实时采集农田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实现农产品数据化科学管理,以此提升农产品品质、增加产量、提高收益。

  常太镇地处莆田后花园的革命老区,在发展与保护间寻找平衡点。一方面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抓好库区保护实现绿色发展,另一方面借助资源优势发展农旅产业,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将一颗枇杷”“一个水库”“一个九龙谷有机结合,发挥出“1+1+13”的综合效应,做到一二三产的融合。

  华亭镇充分发挥涧口中心村党委辐射作用,涵盖四个村,有党员264名。四个村成立中心党委后,在统一管理下,积极盘活各村自然、农业、林果等资源等,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涧口村建成1.3万平方米的农民创业园冷藏库(冷冻库)和0.6万平方米的物流配送中心,还创办幸福家园建设有限公司,成立了花卉、果蔬合作社,帮助另外3个村解决生产、技术、销售等环节遇到的各类问题。指导五云成立农民创业园和农副产业加工基地,推广晚熟龙眼,加工枇杷膏、线面等当地特色农产品,依托涧口商标品牌,进行电商经营。如今,在涧口中心村党委的引领带动下,7个合作社已初具规模,其中2个还被列为莆田市级合作社,林果种植面积5000亩,曾经穷困的小小村庄摇身变为富美乡村。

  着眼于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加强扶贫产业规划同乡村振兴产业规划的对接,莆田市城厢区综合资源禀赋、产业优势等多种因素,探索推行党支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三方盟党建联结机制。以村企联合、产业连片、基地连户、股份连心、责任连体为载体,采取村民联动、村社共建等多种形式,优化资源配置,凝聚各方力量,在合作社上建立党组织,走出了党建引领现代化农村产业新路径。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欢迎投稿 | 免责条款 | 广告招商
Copyright2020 福建省海峡农业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19018356号-1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