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福建农村网
加入收藏
首页›  农安治理治“药残”强监管 质量安全再启新程——福建省启动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

治“药残”强监管 质量安全再启新程——福建省启动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

2021-11-02 来源:福建农村网

      在一家蔬菜种植企业,工作人员对菜样进行农残快速检测,随后贴上检测凭证二维码;走进一家超市,“合格证/追溯凭证农产品专区”的挂牌跃入眼帘,贴着“身份证”的农产品琳琅满架;打开监管平台,农产品的生产档案一目了然,农药名称、用药数量、方式、日期等全面详细记录……从今年6月份起,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等8部门在全省联合实施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以下简称“三年行动”)。

  “三年行动”席卷八闽,质量安全再启新程。福建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绿色防控技术得到普遍应用,农兽药使用更加科学合理,违法使用禁限用药物问题基本解决,常规农兽药残留超标问题有效遏制,属地责任、监管责任、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全省食用农产品总体合格率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全链条 多方位 机制先行筑堡垒

  田间地头,韭菜长势喜人。莆田市仙游县质量安全工作人员走进韭菜种植现场,与农户交流韭菜种植生产的情况,看着绿油油的韭菜,工作人员有感而发道:“韭菜是农药残留高发蔬菜,从田间到舌尖,需要层层把关,专项整治很有必要!”

  “三年行动”冲锋号乍响,莆田市风风火火“先下一城”。

  迎着艳阳高照七月天,莆田市农业农村局农质监科抽调相关人员组成3个抽样小组,分赴仙游县、荔城区、城厢区、涵江区、秀屿区、北岸等6个县区(管委会),开展为期3天的2021年第二次市级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工作,并同步开展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与一品一码追溯并行制度专项调研,针对当季农产品生产特点,市农业农村局对7个重点治理品种(豇豆、韭菜、芹菜、禽蛋、乌鸡、肉牛、肉羊)的生产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专业村散户的生产主体实行全覆盖抽检。

  据了解,福建省“三年行动”聚焦豇豆、韭菜、芹菜、禽蛋、乌鸡、肉牛、肉羊、大口黑鲈、乌鳢、鳊鱼、大黄鱼11种农产品,着力解决禁限用药物违法使用、常规农兽药残留超标等问题,让人民群众吃得健康、吃得放心。

  为此,福建省致力完善农兽药残留全链条治理机制,全面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堡垒:

  加强综合协调,充分发挥各级食品安全办公室的作用,推动研究解决农兽药残留治理中的重要事项、重大问题,将农兽药残留治理情况纳入相关考核;

  健全会商制度,组织专家对执法司法实践中出现的非法添加、违法使用的性质、毒害性及对人体影响等问题研究论证,明确认定标准;

  做好准入准出衔接,推进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与一品一码追溯并行制度,督促落实食用农产品进货查验、入市查验制度,切实推动食用农产品产地赋码带证上市、市场验码查证准入。建立健全部门间产地、市场不合格产品信息双向通报查处机制,相互通报抽检不合格食用农产品相关信息、核查处置、处罚等情况;属于省外经营者供货的,要将相关情况通报经营者所在地的相关部门;

  建立联动机制,推动建立地区间、部门间食品安全案件查办联动机制,协调相关部门解决办案协作、涉案物品处置等问题;

  优化标准结构体系,认真开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的跟踪评价,了解标准实施及执行情况,广泛收集和分析评价食品安全标准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修订食品安全标准,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勤引导 抓源头 转变思路治“药残”

  “食用农产品禁限用名录有哪些?”“食品动物中禁止使用的药品及其他化合物清单都知道吗?”炎炎夏日,仙游县度尾镇人头攒动,工作人员发放国家禁限用农药名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等材料,引导生产者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检验中心工作人员现场为消费者购买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进行农残快速检测,让消费者感受农产品的一套检测流程。

  规范农药使用,落实“禁用药物不能用、常规药物不乱用”,这是解决农药残留问题的关键环节。

  此次行动,福建省严格实行农兽药持证生产、持证经营,调整优化全省275个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布局,全过程严格许可审批。制定农兽药生产经营“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方案,组织开展以农兽药执法为重点的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加强对重点区域、主要农资集散地、特色农产品主产区和电商平台农兽药执法检查。加大生产源头控药力度,6月份以来推广蔬菜产品绿色防控16.6万亩次,禽蛋健康养殖344万吨,畜禽健康养殖288万头,水产品健康养殖5.7万吨,推动农兽药使用逐步减量。

  要抓意识,还要治“本”。福建各地结合气候、生态等资源禀赋和农业生产现状,调整优化种植区域布局,指导农户采用绿色技术模式,摒弃大肥大水大药的传统种植习惯,推进标准化生产,引导种植养殖户积极转变思路,探索现代化的种植养殖方式,这是减少农药使用的治本之举。

  倡导“三棵菜”科学种植模式,支持“三棵菜”规模化种植主体创建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引导利用设施农业温室大棚种植“三棵菜”,推广水旱轮作、按标生产,因地制宜推广间套作,鼓励利用防虫网、性诱剂等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等绿色防控技术,强化品种、技术集成组装与示范推广;

  加快推进“一枚蛋”、“一只鸡”、“两头畜”养殖方式转变,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模式,继续实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督促养殖者建立畜禽养殖安全承诺制度和出栏保证制度,严格执行科学消毒、兽用处方药、休药期以及兽药不良反应报告等管理制度,规范采购商品饲料和加工自配料,禁止使用人用药品和违禁物质,严格执行促生长类药物退出要求。加快《福建省牲畜屠宰管理条例》修订工作,积极推动将牛羊禽的屠宰纳入定点管理。海洋渔业部门要继续实施水产养殖规范精准减量用药行动;

  推进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创建,大力推广“生产可控、生态安全、环境友好”的养殖方式,推广环保型塑胶渔排养殖、深水大网箱养殖等绿色养殖模式,建设深远海大型智能养殖平台,推进现代化养殖方式发展;

  推进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项目建设,促进育繁推体系构建,加快大黄鱼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大黄鱼国家级水产遗传育种中心建设,培育国家级、省级水产原良种场等种业龙头企业,加强育种技术创新,引导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大协作,全面增强集聚区创新发展能力。

  盯上市 整餐桌 坚守农安强监管

  福建组织全省各级农业农村、海洋渔业部门对11个重点治理品种的生产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专业村散户进行全面调查摸底,以乡镇为单位摸清其生产面积、产量、病虫害发生、用药习惯、农产品上市等种植养殖基本情况,并设计统一样式的监管名录库表格,按不同类别、不同品种,分门别类填报。目前已有986家生产主体、种养大户和专业村散户纳入重点监管名录库,并实行动态管理,实时更新完善名录库信息。

  “摸清家底”后,监管工作是重中之重。

  让监管工作在阳光下运行,让老百姓把心放在肚子里。福建积极探索“阳光农安”模式,运用视频等电子化工具,推进用药记录便捷化、电子化,强化生产过程控制服务。大力推进食用农产品(水产品)达标合格证与一品一码追溯并行制度,将11个重点品种生产主体全部纳入并行系统监管,加大线上巡查力度,督促及时上传追溯信息,上市前全部做到赋码出证、凭证销售。

  盯上市,准出准入衔接,努力做到“不合格无上市”。目前,福建正在全面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督促涉及的每个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在加强自控自检的基础上开具合格证,做到农产品产地带证上市:有合格证/追溯凭证的可直接入场销售,无法提供来源凭证的食用农产品禁止入场销售,能够提供来源凭证但无质量合格凭证的要抽样检验或快速检测,结果合格方可入场销售。截至今年八月,福建省对进入市场交易的食用农产品全面实行源头赋码、一品一码、凭证销售,推动重点品种农产品上市前赋码出证3.76万批次。

  整餐桌,严格食品生产、餐饮服务环节管理。福建督促餐饮服务提供者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强化食用农产品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制度落实,选择具有相关合法资质的供货者,不得采购、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用农产品。

  确保“舌尖上的安全”,要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加强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管理对接,把好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

  为加强监管体系建设,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解决监管“最后一公里”问题。今年以来,福建省大力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村级协管员制度,目前已在全省41个国家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辖区每个涉农村配备1名农产品质量安全村级协管员。未来,福建还将积极探索建立11个品种农兽药安全使用指导员制度,负责区域内用药指导及监督。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欢迎投稿 | 免责条款 | 广告招商
Copyright2020 福建省海峡农业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19018356号-1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