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川远汇三溪水,千嶂深围四面城。”地处汀江河畔的龙岩市长汀县,山青草绿,水域宽阔,河田鸡在此繁衍腾飞,槟榔芋在此扎根叶茂。
立足生态养殖独特的资源禀赋,长汀县以创建农业产业园为契机,围绕绿色产业基础提升工程、产业融合发展工程、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工程、品牌宣传推广工程和联农带农完善工程等五大工程,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不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绘就一张现代农业发展新蓝图。
良种良法,种养增产提质
客家首府,大美汀州。长汀县是著名的“客家美食之乡”,在其品种纷繁的特色小吃中,白斩鸡、芋饺久负盛名。
一碗由槟榔芋做成的芋饺,皮嫩润滑、馅香味香,一份白斩河田鸡,皮爽肉滑、鲜香四溢,深受食客们喜爱。这背后离不开长汀数十年来在品种选育及种植技术的不断优化。
“为推动河田鸡养殖和槟榔芋种植增产提质,园区把推动良种良法示范作为抓手,由点带面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品质效益。”据介绍,在产业园创建中,长汀县结合农业结构调整政策和先进生产技术改进,重点实施河田鸡保种场建设项目、河田鸡扩繁场建设项目、槟榔芋提纯复壮行动项目和槟榔芋种植标准化示范基地,为提高产量和保证品质提供基础保障。
目前,河田鸡已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福建十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等认证、称号,标本更是被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国农业展览馆列为珍品永久收藏。
长汀县是全国闻名的槟榔芋种植销售大县,在品牌建设上迈开大步,2015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认定品种为“汀芋1号”,认定编号:闽认菜2015009,“启煌牌”槟榔芋先后荣获国家农业部等六部委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国家工商总局颁发的地理标志商标,荣获福建省名牌产品和福建省著名商标称号。
补链长链,三产融合发展
冰鲜河田鸡,盐酒鸡、白斩鸡,即食鸡爪、鸡翅;芋块、芋条、芋条,古汀州香脆芋片。长汀县大力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发展半熟食、熟食懒人经济,从原料到市场终端,做深做足系列产品开发利用,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
于此同时,长汀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贸、冷链物流等产业,整合仓储、物流、电子商务等业务,建设电商直播交易中心,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开展农特产品电商销售、物流运输等业务。
2011年长汀县槟榔芋产业协会成立,槟榔芋产业形成合理,在全县打造初步统一的销售网络,组建了3000余人的销售队伍,主要是销往上海、广州、四川、山东等地和省内的福州、厦门等地的鲜食以及福州、厦门、漳州等地的槟榔芋加工企业,甚至漂洋过海,销往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每年近10万多吨的槟榔芋销售一空,近些年随着电商的发展,槟榔芋及其加工产品还通过线上网店销售。
现有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1个,河田鸡扩繁场7家,市级河田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6家。2021年,2021年规模以上养殖户销售河田鸡1259万羽,其中省内销售936万羽,市内销售407万羽,县内销售251万羽。活鸡、冷鲜产品主要销往福建省内农贸市场、商超,冷冻、熟食产品在京东、美团等电商平台销售,销售量占6.5%。
联农带农,产业增值共享
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建立健全联农带农机制是拓展农民持续增收新渠道的有效路径,是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的必然选择。
长汀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用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户发展产业。培育一批产业化联合体,通过龙头企业牵头,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广大农户跟进,通过规范化种养,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长汀县现代农业(河田鸡、槟榔芋)产业园,涵盖长汀7个乡镇161个行政村(社区),农户85699户,秉持“以农为本,市场驱动”原则,按照“姓农、务农、为农、兴农”的发展要求,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中推进联农带农建设,带动农民就业增收,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96万元。目前,产业园范围内累计注册合作社574家,其中从事河田鸡、槟榔芋产业的174家,社员8593人;家庭农场2031家,其中其中从事河田鸡、槟榔芋产业的828家。从事河田鸡、槟榔芋的企业46家,提供1000多个就业岗位。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8个,参与的合作社23家,家庭农场43家,总户数1088户,辐射带动农户数2186户。
《海峡农业》2022年第8期 本刊记者 冬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