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福建农村网
加入收藏
首页聚焦漳州高新区:现代新城绽放食用菌产业活力

漳州高新区:现代新城绽放食用菌产业活力

2022-06-08 来源:福建农村网

      魅力高新内外兼修,现代新城活力无限。九龙江西溪南岸的漳州高新区,正奏响一曲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豪迈之歌,食用菌特色产业在这不断向纵深发展、高质量发展。

  抓铁有痕,踏石留印。近年来,漳州高新区立足漳州食用菌资源优势,推动要素集聚,强化科技支撑,培育经营主体,推进三产融合,坚持联农带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打造布局合理、链条完整、带动力强的优势食用菌生产区域。

  从田间地头到大棚,从单家独户到工厂,从“白背毛木耳”一枝独秀到满园群芳——秀珍菇、杏鲍菇、鲍鱼菇、猪肚菇.....纷纷探出了头。高新区里,已是菌香满园。2021年全区食用菌鲜菇总产量达30.18万吨,一产产值13.41亿元,全产业链总产值达55.05亿元。出口贸易值达6876万美元,位居全省前列。

  食用菌之花已然绽放,与高新之城共势腾飞。


 

  产业集聚 跑出“加速度”

  漳州高新区是2019年8月“区地合一”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食用菌作为其主导产业,产业升级势头迅猛,产业链条涵盖产业上下游关联企业,形成规模化、工厂化、产业化、信息化生产经营的产业集群。

  “从2004年开始,大力推广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创造了新型杏鲍菇工厂化漳州模式,被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定为杏鲍菇标准化示范区。”福建省龙海市九湖食用菌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闽南地区唯一的一个食用菌研究所,一直致力于蘑菇工厂化、标准化的研究与探索,“研究所坚持不懈,改写50年来漳州蘑菇产业的传统生产模式,逐步实现一村一厂、一户一车间的家庭蘑菇工厂格局。”

  步入福建嘉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自动化生产线正开足马力,一瓶瓶装完料的杏鲍菇自动化叠筐,通过机械手整齐地叠放在灭菌车上,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福建嘉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菌种培育、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及销售等为一体的企业,现拥有三条国内生产规模最大的瓶栽杏鲍菇生产线,日产21万瓶,日生产优质杏鲍菇50吨。

  据该公司副总经理王炳河介绍,先进的流水线和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实现生产机械化、操作自动化、工艺标准化,不仅节约了人工成本,更实现了产品的优质、高产,“目前四期建设正在扩建中,建成后年可产27000吨新鲜杏鲍菇,产值达2.8亿元。”

  工厂化生产、智能化管理引领着高新区现代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2021年,漳州高新区列入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福建珍稀食用菌产业集群)建设名单。以此为契机,高新区凝心聚力,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特色生产、规模经营、产业融合的功能布局,扬帆起航再出发,做强做大秀珍菇、杏鲍菇、海鲜菇、白背毛木耳等优势特色品种,推进全区食用菌产业绿色发展、高质高效。

  截止到2021年12月,全区共有7家实施主体承担了食用菌产业集群7个建设项目,总投资2160.28万元,其中中央农业生产专项补助资金600万元、实施单位自筹1560.28万元。目前已经全部完成投资建设,项目建设完成率100%。


 

  培育品牌 打造新优势

  漳州食用菌产业历史悠久,蘑菇产量、加工量、出口量一直保持全国第一,素有“中国蘑菇之乡” “中国食品名城” “中国罐头之都” “世界食用菌罐头之都”的美誉。

  立足资源禀赋,做大特色产业。高新区食用菌品种有秀珍菇、杏鲍菇、鲍鱼菇、猪肚菇等十几种珍稀食用菌品种,在虎奶菇、黄金菇、猴头菇等新品种引进以及杏鲍菇、秀珍菇新技术研发推广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提品质、丰品种、创品牌,高新区落笔自主创新和品牌化发展之路,谱写食用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目前,高新区共注册“杏香”、“海耳”、“郑店好菇娘”、“嘉田园”、“农家兴”等43个商标。现有福建嘉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有机食品认证100亩的杏鲍菇鲜品和白背木耳干品,新南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家企业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杏鲍菇鲜品3000吨,无公害认证企业更是多达10多家。

  联农带农 撑开“致富花”

  随着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联农带农力度逐步壮大,农民增收致富的道路更加宽广。

  “成发公司通过2021年度食用菌产业集群《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线建设》项目建设,总投资621.66万元,项目建设完工后,生产规模由日产3万袋达到日产6万袋,年产1700万袋。”成发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项目建设,实现食用菌生产提质增效。“公司又采用“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将生产的菌包供应给漳州高新区靖圆办附近菇农试种示范,助推农户高效益生产,实现公司和农户的双赢格局。”

  据了解,项目建设后共服务从事食用菌生产经营的小农户66户,累计提供菌包专业化生产服务100万袋,带动项目区500户农户从事食用菌产业化生产,农民人均纯收入可增加1000多元,增加就业人数500多人。大大地提高食用菌生产效率,真正解决了一家一户小农办不了,办不好或者办了不划算的农业生产环节,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农业产业联合体,“联”起菌菇“共富伞”。

  福建海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申报的2021年《海华食用菌产业联合体》项目,总投资600多万元,带动世禄农业专业合作社、天力农业专业合作社、靖圆辰信食用菌家庭农场等12家食用菌农业专业合作社、食用菌家庭农场加入。通过订单合作关系,为联合体成员提供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以及生产经营理念的传播,带动食用菌产业大力发展。

  “食用菌产业化联合体以种植为基础,农产品加工为龙头,积极推进漳州高新区食用菌产业化经营进程。”漳州高新区科技与经济发展局林炎文表示,联合体的发展,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互连互通,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拓宽农业融资渠道,增强联合体成员抗风险能力,保障联合体资产的增值增效。

  食用菌农业产业联合体的建立,改变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分散经营的状况,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带动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海峡农业》2022年第5期 记者 冬海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欢迎投稿 | 免责条款 | 广告招商
Copyright2020 福建省海峡农业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19018356号-1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