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福建农村网
加入收藏
首页聚焦古田: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领跑食用菌产业

古田: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领跑食用菌产业

2022-05-13 来源:海峡农业杂志

 

“农业是古田的传统优势产业,古田县坚持一县一品,以食用菌特色产业带动县域经济发展,路子对,效果好!”古田食用菌诸多光环加身,以食用菌产业为基础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随之聚集了世人目光。

“路子对,效果好”从何而来?古田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以农为本、融合发展,多方参与、农民受益”为原则,以菌种提升、标准示范、加工发展、功能拓展、产业平台五大工程40个项目为抓手,推动食用菌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产业为基 建设“一心三区”

根据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古田县立足产业园所在城东街道、城西街道、平湖镇、大桥镇、吉巷口和凤埔乡等6个街镇乡区位条件、环境容量与资源承载力,确定“一心、两园、三区”的空间布局方案。“一心”即食用菌科技创新中心,“两园”即食用菌加工示范园及双创孵化园,“三区”即生态休闲农旅区、标准化双高生产区及产业配套服务区。

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古田县的底气来自于扎实的产业基础。2021年,福建省古田县食用菌产量90.64万吨(鲜品),全产业链产值220亿元,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园区内食用菌总产量67.2万吨,产值45亿元,占全县比重达75%

现在步入古田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可见菌海翻浪,菇园飘香。42.92万亩的食用菌产业规划面积构成了全国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超过51000户的农户进一步细化分工,推动园内食用菌产业从原辅材料供应到科研、制种、栽培、加工、销售、机械设备、技术推广及其它各个环节形成专业服务体系。  

这里不仅有成熟的食用菌袋栽技术、先进的工厂化设施、富有经验的研发及生产团队,更实现了全县围绕食用菌产业链构筑的多种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

目前,产业园的食用菌主产区拥有菌包专业生产36家、食用菌专业接种团队90个,食用菌烘干厂72家,塑料制品、胶布、机械设备制造等配套生产制造企业20多家,实现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机械设备等一体化的社会服务。

三产融合 共筑发展新态势 经过多年发展,古田食用菌产业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农产品仍然存在总量和质量上的结构失衡,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精品不足,高附加值、高“颜值”的产品偏少。

古田县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强化三产融合,推进重点项目从最基础的食用菌生产加工到文旅融合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好。

说起食用菌种植,在古田县由来已久。新时期如何做优做强?

古田的破题之道是突出园区产业特色,合理布局,建设以大桥和吉巷为重点的银耳全产业链发展核心区、以凤埔为重点的海鲜菇工厂化栽培集中区、以菌质资源引进开发为重点的菌种科技园,并推进园区基础设施、菌包供应中心、原料供应市场、园区文化建设,完善菌袋及其他产品包装袋生产供应,健全“县域工厂化”联农带农的模式,打造形成产业突出、带动力强、园区文化产品丰富的现代产业园区。

再说二产古田县将重点在中心城区周边布局食用菌产业园东区、西区和北区三个食用菌精深加工园区,通过提升改造老园区、新建标准化厂房出租、园区土地转让企业自建等多种形式,推动食用菌加工企业集聚发展,致力打造百亿食用菌精深加工园区。

目前,东区已有244家企业入驻,年产值近40亿元。西区建成10万多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作为中小企业入驻发展的场所,已签约引进8家龙头企业。北区主要功能定位为食用菌食品制造业,已有4家企业食用菌精深加工项目入驻。

做活三产,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在园区布局建设食用菌博览中心、国家检验中心、食用菌电商园,提升服务能力结合红色文化和产业发展,在食用菌特色村建立四下基层馆、银耳智慧馆、菌业记忆馆等一批产业文化展馆闲置的文化资源被充分利用起来,县集体经济模式多元化,食用菌业态变得多样化。

值得一提的是,园区内的银耳产业样板村——吉巷乡坂中村,经过近几年的建设,村内的四下基层馆生动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来古田指导产业发展的相关事迹,已成为福建省委党校现场教学点之一。

机制创新 全民共享红利

近两年,不管是本地的农户还是企业,都享受到了产业园建设的成果,食用菌产业形成了良性发展态势,也给当地人带来了真金白银的好处。

许多农户都辞去厂里的工作回到县里种植食用菌。这需要归功于古田县创新联农带农机制,以农为本,保障农民共享产业发展收益。

产业园建设坚持了以农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实现民建民有民受益。古田县先后筹集各渠道建设资金1.53亿元,建成食用菌标准化菇房,后将菇房低价出租给农户,让利于民。目前,古田食用菌产业园建设标准化菇房类型一820类型二315亩。除标准化菇房外,当地还通过“拆旧建新、菇光互补”的模式建设菇棚“光伏+”项目,提升改造后的菇棚更方便菇农生产种植,产量与传统菇棚相比提高10%

为了鼓励农户、企业加入种植食用菌的队伍,全国首创“银耳种植险”和“食用菌设施产权证”在古田县落地,降低食用菌生产经营风险。目前,全县1935户银耳种植户保险已投保菌包数量达11600万袋,保费760万元,保障金额达23300万元。

农村金融创新项目试点也随着产业园的建设而逐步完善,设立民富中心(普惠金融服务中心),通过民富中心和合作社发放普惠信贷,创新推出“两权”抵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等信贷产品,有效解决农户生产、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瓶颈问题。投放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贷款额30亿元,成效明显。

种种创新机制加码之下,食用菌成为古田的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2021年园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616元,高于全县31.5%家家户户都加入了种植食用菌的队伍,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完善聚合起农民力量。

《海峡农业》2022年第3  记者  卓林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欢迎投稿 | 免责条款 | 广告招商
Copyright2020 福建省海峡农业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19018356号-1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