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决胜之举和关键之要,是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发展的源泉。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三明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突出集群成链,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培育发展新动能,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以“产业兴旺”为笔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山乡巨变的改革画卷在三明接续铺展。
培育龙头抓示范
三明市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坚持“抓龙头、建基地、带农户、强服务”,培育壮大特色农业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三明市农业农村局牵头成立三明市新农人协会,搭建全社会服务新农人平台和新农人服务乡村振兴发展平台,充分发挥新农人示范带动作用,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步伐。名佑(福建)食品有限公司获评第七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三明市育生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获评2021年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77家原省级龙头企业通过监测。推荐11家联合体申报2021年度农业产业省级示范联合体。
建设项目提质量
通过大力抓产业项目库建设,将单个项目谋划进项目群和产业群,通过提升前期谋划质量、招商引资、融合发展、强链补链等一系列产业提质增效措施,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
建立产业化重点项目库,生成GDP一产增长点项目35个,年度预计新增产值11.4亿元,截至11月累计新增产值15.06亿元。谋划2021年全市现代农业建设项目115个,年度计划完成投资52.75亿元,年底预计完成投资53.5亿元。
集聚产业添活力
通过建设特色优势区、农业产业强镇、“一村一品”专业村,推进产业集聚集群,构建乡村产业圈状发展新格局。
建宁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全省唯一以水稻种业为主导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已通过中期考评,再获得中央财政补助3000万元;沙县区夏茂镇(沙县小吃)、大田县桃源镇(蔬菜)获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同时夏茂镇获评全国十亿元镇、尤溪县后楼村获评亿元村。评选产生135个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推荐90个村申报2021年度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根据省厅安排,报送47个十亿元镇、93个亿元村。泰宁县朱口镇获批2021年度农业产业强镇,获财政支持1000万元;沙县、泰宁列入武夷岩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县,今年继续分别获财政资金补助600万元、400万元;尤溪县列入福建珍稀食用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县,获项目资金1000万元。做好“3212”工程备选名单申报工作,共推荐21个农业产业强镇、148个“一村一品”村纳入调整名单。
融合产业促发展
通过美丽乡村、休闲农业示范园和休闲农家乐品牌创建,不断整合乡村旅游资源与三产的融合,发挥三明“林深水美茶香人长寿”优势,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培育一批休闲观光、文化旅游、民宿餐饮等新产业新业态。
截至目前,三明市共有农家乐、休闲农庄、休闲农业园区和民俗村等休闲农业经营主体835个,比2020年增加41个,同比增长5.16%,从业人员数2.02万人,全年接待游客389.65万人次,营业收入4.52亿元。
泰宁县获批2021年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沙县区夏茂镇长阜村获评2021年全国美丽休闲乡村,大田县桃源镇东坂畲族村、尤溪县洋中镇桂峰村、泰宁县杉城镇际溪村纳入2010-2017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监测合格名单。根据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公示结果,大田县桃农源生态农业观光园获评2021年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沙县区夏茂镇俞邦村等3个村获评2021年省级美丽休闲乡村。按照评选标准,三明市农业农村局推荐报送沙县板鸭等4个产品申报2021年农业农村部乡村特色产品,推荐胡铖(玉扣纸制作工艺)等3人申报2021年农业农村部能工巧匠。
《海峡农业》2022年第1期 记者 夏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