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茶”统筹理念蕴含科学的理论逻辑,从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个角度破解地方茶产业发展的问题,为现代茶产业发展指明方向。本文在“三茶”统筹理念视角下,从福鼎白茶的发展历程着手调研,总结福鼎白茶从鲜为人知到名扬天下取得的乡村振兴全面效应,剖析福鼎白茶产业发展的实践经验,为“三茶”统筹理念的实践提供地方经验。
关键词:福鼎白茶 茶文化 茶产业 茶科技
我国是世界第一产茶大国,有着几千年的茶叶产、制和饮用历史,更是世界茶叶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世界茶产业中地位举足轻重,茶是中国的根、是中国的国粹,茶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特色产业。而福建茶叶品牌多,可以说世界茶业看中国,中国茶叶看福建。茶叶作为福建的一张名片,如何解放思想,敢于主动出击,进一步抢占国内外市场,走出一条创新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成为一个重要课题。2021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调研,了解当地茶产业发展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唐代陆羽的《茶经》:“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他对乡亲们说,“过去茶产业是你们这里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今后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他叮嘱,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这一经典论述从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个角度,全面破解了福建茶业发展的诸多疑惑,是为茶业振兴赋能的秘药良方。
一、“三茶”统筹理念的溯源
1988年8月8日至8月10日,习近平同志在福鼎开展为期4天的调研。8月8日,习近平同志到前岐看了垦区果场、饲料厂、农塑厂和佳阳茶场。对当时福鼎茶产业发展做出重要指示:“茶是我们闽东的拳头,也是我们福鼎的拳头,福鼎占第一位,茶叶市场还不一定饱和,我们要把茶叶好好发展起来,如果亩产平均达到三百斤的水平,那么我们就基本上可以富了。”
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期间最关心、最重视的是宁德人民群众如何脱贫。《摆脱贫困》一书中共有8篇12处讲到茶,习近平对闽东茶产业发展的重视可见一斑。如:“茶叶是闽东的一大优势”“发展大农业是闽东坚定不渝的方向,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根本所在”。基于深入调研与思考,他为闽东茶产业把脉开方:“因地制宜给茶叶分级,要成片、成规模地种植,科学管理,打出品牌,尤其要打出宁德的品牌,做出精品茶叶。”“一些贫困户搞不起来,就要帮他们,由贫困户提供劳动力,生产队在其他各个方面提供支持。”等等。
在习近平总书记这些理念的指引下,福鼎市委市政府明确发展思路,规划顶层设计,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民致富,实现了福鼎白茶大合唱,推动了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力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宁德工作到福鼎调研时的殷切嘱托。
二、基于“三茶”统筹理念视角的福鼎白茶发展效应
福鼎白茶作为福鼎乡村振兴重要的产业支撑,历经二十年的发展,从无人问津到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大杠杆”。2002 年,福鼎市政府认为白茶虽然是小众茶,但在六大茶类中有特殊的地位和话语权,开始着手打造“福鼎白茶”。2007 年政府牵头成立茶业发展领导小组,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扶持政策,提出 “白茶复兴20条”。2011年与科研院所合作并成立院士白茶工作站,推动茶业研究成果转化。2017 年又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茶产业持续发展的意见》。至2023年连续14年稳居“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并被授予“最具品牌溢价力”、“最具品牌传播力”的品牌!历经多年“福鼎白茶”区域品牌逐壮成长。福鼎白茶产业的发展打牢了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富裕了百姓,繁荣了经济,带动了乡村振兴的“福鼎效应”。
(一)福鼎白茶产业聚集性发展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福鼎白茶以培育强势品牌为主要目标,代表性品牌、驰名商标及地理标志的商标数量不断增加,区域品牌发展初具规模。主要表现在:一是品牌价值不断提升。2023年福鼎白茶的区域品牌价值达60.70亿元,与2010年相比翻一番。2022年福鼎白茶制作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福鼎被授予“世界白茶发源地”、“世界白茶文化产业科技中心”等荣誉。二是白茶产量产值不断提升。茶园可摘面积由2014年的21万亩提高到2022年突破30万亩,白茶产量由0.78万吨提高到3.1万吨,涉茶总产值由28亿元上升到138.91亿元,翻了6番。全市茶企纳税达1.66亿元,比增148%。三是白茶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福鼎现有茶叶加工企业超2800家,全市共有627家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取得SC许可,405家茶叶企业获得福鼎白茶证明商标使用授权,成为全省地标行业授权量排名第二的地理标志商标。国家、省、市、县级茶业龙头企业167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51家、宁德市级35家、福鼎市级78家。企业主体增加、投资量增大,茶企整体诚信经营、良性发展,茶产业经济效益稳中有升。
(二)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显著增多
福鼎市委市政府在全域推广“龙头企业+中小型加工企业+基地+合作社+茶农”模式,推动农户小散茶园向龙头企业流转聚集,规范茶叶加工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有效促进村财增收和村民共富。2020年,全市90个重点产茶村通过集体茶园出租、茶厂出租、入股茶企业、土地流转等方式,推动村集体增收387万元,平均每村增收4.3万元。白茶产业惠及面不断扩大,随着茶企的发展壮大,在全国各地创办营销网点1万多个,提供就业岗位10万余个,为福鼎乡村振兴夯实产业基础。
(三)基层组织堡垒作用凸显
以市茶业协会党委为轴心,涉茶单位和龙头茶企共同参与,建立茶产业链党建联盟,坚持“产业延伸到哪里,党的组织和工作就覆盖到哪里”,做到党的工作全覆盖。引导产业链党员在技术革新、诚信经营、社会公益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让群众学有榜样、行有示范。如,绿雪芽茶企联合茶企党建联盟计划筹资1000多万元为市总院赠送肿瘤检测设备,倡导茶企以爱心、感恩心回报社会的项目正在筹备中。
(四)人才要素逐步回归乡村产业
福鼎依托白茶产业优势,利用“中国白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等国字号名片,柔性吸引“高精尖缺”人才,为福鼎乡村振兴提供智力保障。通过在茶业龙头企业建立茶技人才实训实践基地,培养一批熟悉茶叶生产加工、品检、营销等工作的技能型人才。全市共有150多名茶技人才获得中高级职称,234名茶技人才通过评茶员和评茶师技能认定,10名茶人入选中国制茶大师,1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14年,全国首个白茶院士工作站在福鼎挂牌成立。制定出台《关于重点产业创业创新人才激励办法》,扶持带动全市400多名青年人才实施白茶产业创业项目。目前,福鼎已经打造出一批有文化、懂管理、会经营、能创新、敢创业的新型人才。
(五)乡风文明建设显著提升
福鼎是中国白茶的核心产区,每年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商、游客和学者云集福鼎买茶、品茶和观光,使当地农民在经营和交流中开阔了眼界,提高农民的思想水平和精神境界,健康、和谐、向上的文明乡风树立起来。如,福鼎太姥山镇方家山村由村委联合茶企建成老人幸福院,为村70岁以上的孤寡老人免费提供住宿和就餐补助,营造了浓厚的乡村敬老氛围。
(六)乡村环境绿色统筹发展
由于福鼎白茶给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农民普遍重视对“福鼎白茶”这个品牌的保护。一方面,严把福鼎白茶质量关,在全市推行基地化生态茶园管理和不使用化学农药全覆盖,避免水体、土体的化学污染,绿化生态环境。同时村民保护村庄、爱护环境的意识增强,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另一方面,作为全国白茶核心区,地方政府加大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村容村貌的整治,当地的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更完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三、“三茶”统筹理念地方实践的福鼎白茶发展经验
福鼎白茶产业发展不是一触而就,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需要整合政府、资本、基层党组织、农民、社会等多方力量,围绕“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做文章,推动茶产业和现代经济深度融合,促进传统农业升级,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产业基础。
(一)坚持守正创新,深度挖掘白茶文化。
“茶叶,如果没有文化,就是一片树叶。”福鼎市委、市政府通过一系列组合拳,挖掘白茶文化,增加白茶软实力,不断提升白茶品牌影响力。一是权威溯源白茶文化。组织专家学者从历史、宗教、民俗、美学、文学等角度多方面溯源追宗,确定白茶的唯一地缘性。如,我们之前讲到《茶经》中,对白茶山和太姥山白茶母树的认定;现代,在《福建地方志》和现代著名茶界泰斗张天福教授《福建白茶的调查研究》文献中“福鼎是中国白茶原产地”也得到了证实。这就为福鼎作为白茶的起源地和核心产区在历史上、文化上进行溯源,给予福鼎白茶独特的地缘性。二是精准定位白茶功效。“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福鼎白茶的美誉,想必大家耳熟能详。这正是源于福鼎白茶不同与其他茶种的制作工艺,不炒不揉,自然晾晒,简约却不简单。福鼎市委、市政府近年来多次举办白茶鉴赏、白茶功效鉴定等茶会,经国家级专家、学者鉴定,白茶富含儿茶素、茶氨酸等功能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癌、调节免疫功能、抗菌和抗微生物、抗疲劳、降血糖等作用。三是全方位提升白茶文化品味。2007年起,福鼎市委、市政府通过举办白茶开茶节、论坛、讲座,举办茶旅文化节,敬孝文化节等,利用央视等主流媒多渠道播放白茶相关专题片、直播开茶节等,利用“一带一路”、体育赛事等大事件制造热点,出版相关白茶书籍用优美的文字和图片向大众展现了福鼎及福鼎茶产业的历史风貌、发展概况,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博览会,开设福鼎白茶专场推介等,全方位、多点面铺开宣传白茶,不断提升白茶的文化品位与价值。
(二)坚持全链条发展,做强做优白茶产业。
福鼎市委政府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上承茶叶标准化基地建设,下接多样化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横向链接乡村茶旅发展,实现多元化发展,促进三产深度融合,整体推进茶产业发展壮大。
1、建立一套以党委、政府为主导的工作机制。
乡村产业的孵化和发展,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需要党委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群众等各方力量无缝配合、共同发力、协同推进。其中,党委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其推动产业发展的方向是否正确、方法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产业发展乃至乡村振兴的成败。福鼎市在白茶产业发展过程中,自始自终站在产业发展的制高点,高站位谋划、高质量推动。在党委政府层面,设立了市茶业发展领导小组和茶业局,乡镇成立以乡镇长为组长的茶产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做好全市茶产业发展规划,出台“白茶28条”扶持政策,每年递增扶持资金,充分发挥引领方向、统筹推动、服务保障的作用。在茶业协会层面,当好企业协作的“桥梁纽带”,每两月召开分析会,形成“河山共识”等行业自律规定,共同维护好福鼎白茶的品牌形象。在茶企、茶农层面,以合作社为“中介”,将各方利益“绑”在一起,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市场共同体。正是福鼎市以共同的愿景、共同的目标、科学的机制,将各类市场主体“拧成一股绳”,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
2、培育一批茶叶龙头企业。
福鼎白茶在发展中尤为注重培育龙头企业,至目前培育167 家县级以上白茶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重点推广“龙头企业+中小型加工企业+基地+合作社+茶农”模式,鼓励龙头茶企通过企业帮扶机制、村企合作建设茶叶基地、茶园土地流转入股、规范加工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培训指导茶农生产、订单收购茶青、安排茶农就业等方式,实现所有的茶园实行统一生态管理,又给予基本茶青价格保障,促进了村集体、村民的“双增收”。如,天湖茶业公司在太姥山、管阳等乡镇建设5个茶叶基地,吸纳基地周边贫困农户以茶园入股到公司投资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平时能就业、年终有分红,带动周边2367户农户发展有机茶、无公害茶园8730亩,带动茶农户人均年增收1.5万元。
3、完善一条涉茶产业链。
首先,政府依托白茶产业优势,加大涉茶产业扶持力度,不断延伸茶叶产业链,渗透到加工、包装、销售、机械制造、电商、物流等领域,形成以茶叶为基础农产品的农业产业链。其次,鼓励茶企在茶基地建设花园式茶园、景区式茶园,打造一批集生态、旅游、观光、茶文化交流、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生态休闲茶庄园,将茶旅有机融合。再次,加快福鼎市现代农业(茶业)产业园建设,重点建设南乾点及点头、白琳、磻溪、管阳、太姥山等加工贸易集聚区、中国白茶交易中心、中国白茶特色小镇等一批产业高端平台,全力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和综合竞争优势的“国际智慧白茶之都”。
(三)坚持创新驱动,持续提升白茶科技。
福鼎市政府坚持“健康茶、放心茶”为理念,大力实施“质量立茶、绿色兴茶、品牌强茶”战略。全面应用茶科技,强化茶叶质量安全管控。
1、深化产学研合作。
先后成立福鼎白茶陈宗懋院士工作站、“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白茶研究中心”、“浙江大学茶学系中国白茶研究中心”和全国茶标委白茶工作组以及中国白茶研究院。并先后与浙江大学、中茶院、中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对全市茶叶质量安全监控、福鼎不同海拔、土壤的茶青进行科学检测以及开展“不同年份福鼎白茶的标志性成分及降火消炎功效的研究”,福鼎成立 7个白茶工作室开展基础研究,为提高品质提供依据。如,品品香等一批茶企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发新产品和深加工产品,获国家专利30多项。
2、抓好茶园生态化建设。
推行绿色防控管理。采取“政府+专业服务公司+茶农”模式,委托专业公司开展茶树病虫害统防统治。组织茶技专家深入一线,开展茶园科学化、规范化、无害化管理技术指导。完善茶园农资经营电子台账建设,不断提高茶叶检测水平,以推进茶园不使用化学农药全覆盖,全面禁止使用除草剂。全市基地化生态茶园管理面积达到70%。全市70家茶企的茶园获得有机认证,有机茶园面积达到32184亩,有机茶认证企业和认证面积走在全省前列。2022年政府引导建立智慧花园,基于物联网、大数据及云计算等技术,通过建立物联网络,实时对生长环境以及病虫害等异常情况的监测,结合以水肥一体化、无人机、茶园除霜、杀虫灯等作业设施,进而实现对茶园生长条件的智能化管理,达到保障茶叶增产、环境持续可发展的长远目标。
3、推进信息化溯源建设。
在全省率先开展大数据溯源平台搭建工作(图1—1),试行茶青凭证交易及产品赋码销售,旨在对福鼎原产地白茶生产流通全程监管,维护原产地茶农茶企和市场消费者的利益,为福鼎白茶正本清源,保驾护航。2021年3月10日起全面启动福鼎白茶大数据溯源系统,共有7.2万户茶农和2300家茶企、6500位茶青经纪人约三分之二主体纳入溯源管理体系,春茶期间交易茶青近16亿元,为打造原产地正宗福鼎白茶奠定坚实基础。
图1—1
4、升级智能化生产。
随着茶产业的发展壮大,为了提高茶叶的品质,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福鼎市政府全面推行茶叶标准化生产,即从产品的工艺、等级、年份、品质等方面实现标准化,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接受产品。为了更高效、更精准地保证茶叶品质,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投资1800多万元,和福建农林大学共同研发国内首条白茶智能化精制生产流水线,并投入使用。目前,大沁、绿雪芽、广林福等福鼎茶企也纷纷加入“智造”行列,促进福鼎白茶产业整体转型升级。
5、创新宣传营销。
利用白茶具有收藏和投资价值的特殊性,建设现代化仓储设施,大幅度提高白茶的销售量和品牌知名度。如六妙首创原产地标准白茶窖,藏储窖面积2万多平方米,窖内环境恒温恒湿、高度洁净,24小时云平台监控,创新窖藏服务。进入电商平台,利用网上销售透明,便捷高效的特点,提供电商专供茶叶和线下门店专供茶叶两种渠道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
“三茶”统筹理念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逻辑、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理论逻辑,有机统一的实践逻辑。福鼎白茶产业发展为“三茶”统筹理念的地方实践提供现实样板,也为“三茶”统筹理念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提供了实践目标指向和价值回归。“汇集千军万马,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换来福鼎白茶走进千家万户。”福鼎白茶能从少人问津到名气天下,是福鼎市党委政府不忘为人民谋福利的初心,传承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精神,明确发展思路,顶层规划设计白茶产业,弘扬白茶文化,诠释了茶道文化与产业发展理念的有机融通;振兴白茶产业,推动脱贫攻坚与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创新白茶科技,加强科技赋能与促进产业兴旺的有力保障,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实现了福鼎白茶产业的振兴发展,为“三茶”统筹理念的实践提供可复制的地方样板。
《海峡农业》2024年第1期 王彬彬 巴沂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