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践行“两山”理念 驶入康养发展快车道 ——大田县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2024-02-06 来源:福建农村网
大田县自然实体为“九山半水半分田”,境内峰峦叠嶂、山峻水秀,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175座,森林覆盖率达73.54%。独特的高山地势和良好生态环境,使其具有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天然优势,先后被授予“中国美人茶之乡”“全国生态旅游胜地”“中国森林旅游美景推广地”“省级森林县城”“中国天然氧吧”等称号。
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发挥优质森林资源的多重功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健康需求的重要途径,大田县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生态产业化为统领,以打造“康养福地•多彩大田”为目标,充分整合生态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行政资源,有计划、分阶段地推进全域森林康养产业发展。
目前,全县省级森林康养小镇、康养基地创建数量居三明市前列,充分促进了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了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助力脱贫攻坚、培育壮大绿色惠民富民产业,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健康中国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

创新做法 培育绿色生态产业
大田县积极创新做法,从突出顶层设计、注重建设试点、打造一地一品、注重品牌塑四个方面入手,做深“规划”文章、做细“示范”文章、做足“特色”文章、做好“产业”文章,全力打造“康养福地•多彩大田”。
突出顶层设计,做深“规划”文章。面对新任务、新形势,及时开展调研论证,做好顶层设计、规划设计、宣传设计。首先,政策引导先行。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编制制定《大田县发展全域森林康养产业的意见》,突出县级层面规划引领,做到科学布局、设计合理、实施有效,着力打造“一心两带三区”的全域森林康养产业格局。其次,规划引领先行。委托北京林业大学规划团队,编制《大田县桃源最氧睡眠小镇森林康养基地总体规划》,根据地域文化和地方特色,设置三区两环(即:睡眠康养区、失眠调养区、舒心安神区和舒心环、健行环)。再次,宣传推广先行。充分利用林博会、国家文旅康养博览会、投洽会等重要招商节点,进行森林康养专场招商推介,争取更多的项目入驻。并且充分利用电视台、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型融媒体并积极组织开展森林康养产业宣传片拍摄、投放宣传广告,对森林康养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提升大田县森林康养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注重建设试点,做细“示范”文章。秉承抓重点抓典型的一贯作法,以“小切口”做“大文章”,抓实森林康养试点基地建设这个“牛鼻子”。首先,抓好基地试点。坚持不搞大拆大建、不一哄而上、不追求高大上“三不原则”,引导条件较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依托已有的林间步道、生产道路等设施,采用“景区+标准化+康养业态”模式,重点加快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等基本公共设施,以及休闲游憩场所、食宿、停车场等服务设施建设。其次,突出服务提质。引进先进经营理念,探索运用连锁式、托管式、共享式、职业经理制等现代经营管理模式,提升运营能力和管理水平。大田县翰霖泉休闲健身有限公司与福建中旅饭店管理集团签署了《委托经营管理合同》协议,助力大田县丰富产品供给、完善接待能力;继续整合大田周边天然生态环境、传统文化体验、多元化旅游资源及全面硬件配套,不断打造山水养生、人文康养、红色体验等特色旅游产品,提供丰富多彩的疗休养度假产品,助推大田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再次,做好要素保障。充分用好“百园千道”生态产品共享工程、国储林、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森林村庄、环城周山森林景观提升等中央和省级林业财政资金,统筹用于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加快推进景观改造、森林步道和“一场一景”等项目建设。全县累计建成森林康养步道系统257公里,森林康养度假床位2500多张。
打造一地一品,做足“特色”文章。树立精品意识,注重特色发展,创新打造一批独具风格特色的森林康养基地及产品。首先,立足资源禀赋做特色。挖掘绿色生态、高山茶等特色资源,打造翰霖泉、桃源里、雾海茶、吴山阳春等森林康养基地,结合不同森林康养基地实际,设计“5天4夜”“3天2夜”“2天1夜”等多个类型的康养套餐,为不同人群提供深度的森林康养体验,形成独具特色的康养产品。其次,致力医养结合做特色。以“康复调理、休闲健身、体育旅游、康养度假”为主题,打造翰霖泉森林康养基地,引进糖尿病康复调理技术和监测方法,通过周期监测和“五驾马车”技术,实现对糖尿病等慢性病客人康养调理,形成运动健身、康复疗养、旅游度假为一体的森林康养基地;桃源睡眠小镇与市第一医院合作,在基地挂牌设立睡眠专科门诊,开通医保报销系统,并将“焦虑伴睡眠障碍”列入特殊病种医保报销目录,实现医保无缝对接。再次,融入乡土药膳做特色。依靠森林康养基地内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等特点,种植黄花远志、南五味子、铁皮石斛等中药材,实现就地取材做药膳,同时,组织专家、酒店大厨对大田中药文化、保健文化和美食文化进行研究,创新开发乡土药膳30余种,踔厉打造道地药材品牌。

注重品牌塑造,做好“产业”文章。积极发展森林康养新业态,推动与文旅、医养、体育等融合。首先,着力培育疗休养(研学)基地。目前,全县2个森林康养基地被授予省职工疗休养示范基地,省劳模职工疗休养基地,3个森林康养基地被授予市职工疗休养基地,2个森林康养地被授予县职工疗休养基地。2023年3月,大田翰霖泉森林康养基地被授予“上海名医(三明)疗休养基地”,全县3个森林康养地分别获评省级中小学研学实践基地和三明市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省、市森林康养基地全部纳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其次,着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依托服务覆盖全县的居敬泽惠养老服务中心建立智慧平台,创新互联网“110”服务模式,打造了山区养老服务“110”模式。截止目前,服务对象达3.28万人,接听求助、政策咨询电话82万个,上门服务41万人次。该做法被民政部服务司列为典型案例。再次,着力挖掘市场客源。深化沪闽(三明)、闽西南合作等文旅康养对接活动,积极对接上海等地旅游、工会疗休养等资源,宣传推介森林康养产品,吸引省内外客源来田进行康养消费。
成效初显 推动全域森林康养
得益于这些创新做法,大田县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取得积极进展,充分发挥了全域森林康养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提升了大田康养产业的知名度、开辟了大田生态产业化的新路径。
全域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大田县森林旅游资源的丰度与广度,特色森林康养模式为福建乃至全国同类型森林康养、生态保护与利用、“两山”转化提供良好示范带动作用,较好的推动了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大田桃源睡眠森林康养基地在2020年全省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现场会暨国有林场工作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交流,1个森林康养基地获评市级森林康养样板基地。
2023年9月,大田县省级森林养生城市通过福建省业局、民政厅等5部门的现场评定,目前,全县累计拥有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乡1个,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4个,省级森林小镇3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4个,市级森林康养基地2个,市级运动森林康养基地1个、市级森林康养样板基地1个。
大田县通过对森林生态资源的产业化运营,为社会提供多层次、多元化生态产品,打通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的通道,探索了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森林康养作为生态产业化的重要抓手,利用资源禀赋,在森林空间进行经营活动,推动生态要素向生产要素转变、生态财富向物质财富转变。截止2023年第三季度,全县共接待游客151万人次,森林康养营业额达1.8亿元。
接下来,大田县将继续依托森林资源和地理区位优势,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统筹考虑森林生态承载能力,科学确定康养利用方式和强度,充分发挥绿色生态优势,持续强化森林康养服务设施建设,打造形式多样的森林康养基地,大胆探索发展森林康养新业态。
《海峡农业》2023年第11期 林剑明 陈吉壮 杜雨欣 林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