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福建农村网
加入收藏
首页聚焦森林经营试点——将乐探索森林资源的高质量保护和发展

森林经营试点——将乐探索森林资源的高质量保护和发展

2024-02-06 来源:福建农村网

将乐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是我国南方集体林区林业重点县、中国毛竹之乡、原中央苏区县,也是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三明市集体林区改革试验区12个县(市、区)之一。

将乐县全县国土面积2241平方公里,林地面积297.87万亩,其中竹林面积48.04万亩,生态公益林面积75.78万亩,森林蓄积量258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0.80%。先后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森林康养基地”“中国天然氧吧”“省级森林养生城市”“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等国家级荣誉,是福建省重要的森林生态屏障。按照国家林草局的要求,将乐县开展森林经营试点,探索高质量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之路。

 

创建优质种苗基地,夯实绿化基层

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林木良种基地是国家林草局批准的第三批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已建成初具规模的多树种、多层次的林木良种基地,总面积3223亩,其中:枫香种质资源库80亩,红锥种质资源库75亩;杉木第3代种子园687亩(其中杉木高世代育种园5亩),杉木第3.5代种子园50亩,枫香初级种子园50亩;枫香母树林150亩;杉木采穗圃10亩;杉木试验林1908亩,其他试验林213亩。福建金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成了全国最大规模单细胞工程种苗繁育中心,拥有林木良种细胞工程繁育及其产业化应用技术,创办了杂交鹅掌楸生物种业研究院、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林业细胞繁育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有500亩细胞繁育基地、1200亩紫薇园、888亩芥子园。将乐县创建优质种苗基地6000多亩,每年培养各类良种壮苗2000多万株,为国土绿化奠定良好基础。

 

探索造林新技术,高效培育森林

将乐县在造林实践中总结、提炼、创新,主要造林树种杉木上提炼出杉木生态经济型营造林技术即林地清理+施肥+应用地膜控草抚育,该技术与传统造林技术相比,三年抚育成本下降50%以上,前五年林木生长量比传统造林技术提高30%以上,实现了杉木的优质高效栽培。

 

实施采伐新政试点,优化树种结构

将乐县全县乔木树种以针叶树为主,针叶林占63.33%,阔叶林占36.67%,针叶林面积比重大,特别是人工林中针叶纯林比例更大,树种结构不尽合理,为改造林分,培育针阔混交林,将乐县开展采伐新政试点。

生态公益林人工针叶过熟林更新改造开展生态林人工过熟林更新性采伐改造试点,只要求保留株数在30—50株/亩之间,伐后郁闭度在0.3以上即可,伐后套种阔叶树。通过强度更新采伐套种阔叶树,以达到改善生态公益林林分的树种结构组成,促进人工过熟林更新,生态公益林生态效能得到有效发挥。通过保留株数控制生态公益林更新性采伐,解决生态公益林人工杉木林老化退化问题,采伐套种阔叶树,改善生态公益林树种结构,提升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

生态公益林中的人工针叶林近成熟林抚育。对生态公益林中人工杉木林强度抚育间伐,套种阔叶树以达到改变林分树种结构,促进生态公益由针叶纯林向针阔混交林方向演化,达到树种多样、提高其生态效能的目的。通过保留株数控制生态公益林抚育性采伐,解决生态公益林人工杉木林树种单一,生态功能不强问题,采伐套种阔叶树,改变生态公益林树种结构,形成针阔混交林,提升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

高价值森林资源培育。高价值森林资源培是在人工商品林针叶林的中、近熟林通过实施强度间伐,成、过熟林实施强度择伐,以伐后每亩株数控制采伐强度,采伐后套种闽楠、鹅掌楸等珍贵树种,改善林分 树种结构,提高林分质量,扩大高价值珍贵树种比例。以保留株数作为采伐强度控制进行间伐或择伐,保留木进行大径材培养,林下套种珍贵树种,改善林分、树种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实现森林林分向高价值森林培育。

重点区位人工商品林针叶林成熟林提升改造。对重点生态区位人工商品林采伐参照《福建省森林采伐管理办法》进行,允许强度择伐、带状皆伐等,只要求保留最低株数。伐后套种乡土珍贵树种。通过套种闽楠、枫香、银杏、桂花、鹅掌楸等珍贵树种乡土树种,达到道路沿线、河道两岸、城镇周围的林相彩化、香化、美化的目标。

无目的树种人工林林地改造。无目的树种人工林林地改造按照低产林改造方式、择伐等方式采伐非培养目的树种,补植用材林树种,以提高林地生产力和林分质量。

扩大皆伐面积作业。开展扩大皆伐面积作业扩大 31~35°的人工商品林采伐面积上限,参照“《福建省森林采伐管理办法》坡度 30°及以下人工商品林单个伐区或相连伐区一次皆伐面积最大不得超过 20 公顷。”的规定执行,采伐后造林采用地膜覆盖技术造林,有效减少水土流失。降低森林经营者的生产成本,提高森林经营者森林经营积极性,有利于森林的规模经营。

 

探索两山转换形式,丰富生态价值形式内涵

发行林业碳票。以林木生长量增量为测算基础并依据计量办法换算成固碳量,经第三方机构监测核算、专家审查、林业主管部门审定、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签发具有收益权的凭证。将乐县已开发的碳票总量17.1725万吨,面积54849亩,其中已经实现交易总量2.6万吨,交易总金额30.62万元

发展林下经济。采取“专业合作社+农户”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经营,在集体林地开展林下经济培育。福建金森与院校合作,在杉木林地种植多花黄精1500多亩;集体林中家庭林场、林业专业合作社、林农在林下种植七叶一枝花、多花黄精等中草药3000多亩,林下养殖中蜂6000多箱。规模化发展林下经济,提升森林经营价值,提高林农收入。

推动森林康养产业。成立森林康养产业发展中心,组建文旅康养集团,设立1000万元产业专项发展基金,规划建设龙栖山、鹭鸣湾、玉华洞和常口四大康养板块,森林康养产业在将乐落地生根提质增效获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授予“全国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相关单位、乡镇先后获得“全国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试点单位”“中国森林体验基地”“中国森林养生基地” “全国森林康养最佳目的地”以及“中国森林氧吧”等品牌荣誉。2020年6月,将乐县正式获得四部委联合公布的第一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

 

实施科学森林管护,保护青山绿水

实施“五个全覆盖”守护森林生态安全。

林长责任全覆盖。全面推行林长制,实行林长责任、森林巡护责任全域全覆盖的“双覆盖、两头抓”制度,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湿地资源实现网格化全覆盖监管,确保每座山、每片林有制度管、有人巡、有人造并且管得牢、管得好,实现林长治。

司法护航全覆盖。建立“林长+法院院长”“林长+检察长”“林长+警长”森林生态保护全覆盖司法护航机制。

智能巡护全覆盖。建立林长制“一图一库”信息数据,“一张图”“一套数”一体化动态监测。推行“互联网+森林巡护+监督”的全域全覆盖森林资源巡护智慧监管新模式。

森林防火全覆盖。建立县乡村三级森林防灭火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责任落实、宣传发动、排查整治、联合督导全覆盖。实行高火险期“双网双线全覆盖”工作机制。

疫情防控全覆盖。开展松林改造提升专项行动,调整森林树种结构,提升森林质量,构建健康稳定优质高效森林生态系统。

《海峡农业》2023年第11期 卢奕 杨玉贤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欢迎投稿 | 免责条款 | 广告招商
Copyright2020 福建省海峡农业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19018356号-1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