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福建农村网
加入收藏
首页›  百镇千村好做法翔安古宅村:古道老巷飘蒜香 乡村振兴续辉煌

翔安古宅村:古道老巷飘蒜香 乡村振兴续辉煌

2022-03-09 来源:厦门市农业农村局

  厦门东北部的翔安区新圩镇古宅村,山青水润,古朴宁静,古溪、古道、古宅相互依衬,在乡村振兴的推动下,古宅的辉煌继续延续。

  翔安区新圩镇古宅村位于翔安区新圩镇的北部,北与南安市九溪、凤巢毗邻,东邻厦门市大帽山农场,西邻后亭村,南与后埔村委会接壤,下辖7个自然村、人口4100多人,党员100多人,行政村占地总面积为21800多亩,耕地1200多亩。

  近年来,古宅村先后获得市级文明村、省级文明村、厦门市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等荣誉。其中,祭祖习俗(翔安丁瓯)被评为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一、古道老巷古宅蒜香,产业发展如火如荼

  古宅村主导产业为古宅大蒜、青葱等,占村民收入80%。

  古宅村村民长期从事大蒜、青葱等农产品种植工作,享有“北有山东蒜,南有古宅蒜”之美誉。“古宅大蒜”,以其色香、味辣而饮誉海内外,远销东南亚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和地区。2021年12月“古宅大蒜”换标成功,成为厦门市首枚换标成功的地理标志商标。

  古宅村坚持生态保护原则,打造村外山水线,导览古宅大峡谷、溪园内、雨帮溪、虎头山、凤钟山、十八弯、古茶山等生态旅游线路。在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中突出“古道老巷,古宅蒜香”乡村主题,项目建成后,将发展以特色农产品为主、文旅研学为辅的强村富民工程。

  二、文化聚起振兴精气神,美丽乡村“内外兼修”

  古宅村将原古宅小学改造成文化服务中心,用房面积共计360多平方米。设有书报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厅、综合展示厅、公共电子阅览室等8个功能室。文化活动室配备了书架、阅览座位、电子阅览室电脑、棋牌桌、健身器材、投影设备、大屏幕电视机、音响设备等,每周开放时间30小时以上。

  古宅村的祭祖习俗(翔安丁瓯),更是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必不可少的一场隆重而喜庆的民俗活动,这项民俗活动已经延续上百年,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古宅村目前建设有广场舞队、健身腰鼓队、篮球队、古宅小学竖笛队共4支文化队伍,每年依托传统节日及重大喜庆节日组织各种传统民俗文化表演活动。2021年组织的文化活动就有新春健步走、重阳节登山活动、电影播放、开展全民阅读等多场次活动。

  三、生态治理多措并举,宜居宜业换新貌

  古宅村山林地面积17500多亩,森林覆盖率90%,为全镇山林地面积最多的村庄。古宅村内的古宅湿地公园巧妙利用本村天然的地理条件,利用已有河道和绿化,结合现有的湿地资源,加以合理开发,在不破坏自然环境前提下,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了广大村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为村民提供体验自然,享受自然的休闲场所,成为新圩北部生态的美丽示范。

  古宅村将生态水系项目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融合,对河道开展清淤,建立污水处理站,做到污水管道全覆盖,实行雨污分离、污水无害化处理,实行三格化粪池就地分散处理,实现污水全收集,从而改善水环境质量。

  古宅村在绿盈乡村创建中综合评分为95分,达到中级版绿盈乡村建设标准。在全村范围内进行生猪退养工作,有效地改善了卫生环境,呈现出了山明水秀、欣欣向荣新气象。

  四、党建引领聚合力,走好乡村振兴“赶考路”

  古宅村党组织深入学习贯彻学习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和载体,让党员重温党的光辉历史,接受革命精神洗礼,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防止学习和工作“两张皮”,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村党组织结合党员“三项活动”,开展“金婚庆典”、“清明节护林防火”、“入户宣传疫苗接种”、“一盔一带,安全守护”等主题活动,引导党员亮身份、明职责、树形象。

  2021年9月抗击疫情中,村党组织设立党员先锋岗和示范岗,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展现党员担当作为。累计发动党员500余人次,参与村庄路口值守、测量体温、组织村民5轮全员核酸检测等工作。

  五、凝聚人才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古宅村成立黄添福教育基金会每年为古宅村考入大专以上及班级前三名发放奖学金,为教学成绩突出教师颁奖,推动形成尊师重教的优良氛围。

  范回英、黄国联、黄献作等创业能人创建食品公司,带动村民富余劳动力就业,增加收入。

  通过农村三社联动试点项目让乡村中弱势群体获得外界支持帮扶,建立三方联动服务机制,探索创新农村村居治理新模式,开展活动16场次,村民的幸福感增强,为乡村振兴提供实践经验、做出贡献。

  古宅村形成“党员+志愿服务”模式,以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加强农村党员规范化管理,激活农村党员奉献的动力源泉。由村两委干部带头,将村里威信较高的老党员、致富能手、好乡贤、村民小组长等具有服务能力和特长的党员纳入志愿服务组织,目前有党员志愿者30多名。围绕助力厦门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全县文明城市创建、乡村振兴等热点,发挥老党员、老干部和乡贤等作用。

  走进了才能真切感受,一起来古宅探寻飘香大蒜,十八弯通幽古径吧!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欢迎投稿 | 免责条款 | 广告招商
Copyright2020 福建省海峡农业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19018356号-1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