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福建农村网
加入收藏
首页聚焦清流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浅析

清流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浅析

2023-03-17 来源:福建农村网



 

森林康养的概念

“森林康养”起源于德国,19世纪40年代德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森林浴基地,形成了最初的森林康养概念,之后森林康养逐渐被世人所知,流行于美国、日本与韩国等发达国家。在我国,于 20 世纪 90 年代山区出现的农家乐森林康养模式为森林康养产业的发端,2015年四川省吸取国外理念,在全国率先提出“森林康养”的概念,如今“森林康养”已在全国遍地开花,但各地仍处在对“森林康养”的尝试探索阶段

目前,对“森林康养”一词最官方的定义为,2019年3月6日国家林草局办公室、民政部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所述:“森林康养是以森林生态环境为基础,以促进大众健康为目的,利用森林生态资源、景观资源、食药资源和文化资源并与医学、养生学有机融合,开展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养老的服务活动”。

资源条件及产业基础


自然资源。清流县森林覆盖率达80.1%,总的林地面积15.42万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14.23万公顷,森林蓄积量1484.51万立方米,林分总蓄积占林木总蓄积量的96.6%。清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特点,既温暖又湿润,年平均气温18.2℃,平均年降水量1853.5毫米。清流自然景观资源丰富,全县拥有天然景区19处,尤其是“一湖一洞”(省级风景名胜区沙芜九龙湖、九龙洞)、“二泉”(国家级温泉地质公园天芳悦潭,李家冷泉小镇)、“三山”(大丰山省级森林公园、灵台山、北斗山)、“四景”(林毛泽东旧居、嵩溪玄武岩、赖坊古民居、李家滕头园林)乃生态旅游胜景佳境。其中,大丰山省级森林公园是融原始生态、道教文化为一体的山岳型生态旅游区,北斗山是省内丹霞地貌与原始森林完美组合的峰丛型生态型旅游景区,九龙湖省级风景名胜区是喀斯特地貌与浩大湖水完美结合的风景区。全县拔千米以上山峰21座,赖坊大丰山棋盘峰海拔1705.7米为最高点,北斗山风景区则拥有特殊的丹霞地貌。

县域内地热资源丰富,温泉众多,2020年获批福建清流温泉国家地质公园,面积约220平方公里。公园内分布有10余处天然地热出露点,分高温泉、中温泉、低温泉三种,主要分布在嵩口、余朋、龙津、林畲等乡镇,特别是高濑温泉最高水温达93℃,是福建省第一高温泉,常年水温84℃以上,属热氡疗养锗温泉,日出水量1300吨以上;月汤温泉,属硫磺疗养温泉,常年水温63℃左右,日出水量约700吨;李家乡鲜水冷泉,属碳酸疗养矿泉,四季水温18℃~22℃,日出水量达3万多吨,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矿元素和微量元素,有天然的疗养功能,水质及出水量为全省罕见。

人文资源。1988年全国科学院考古学家在沙芜狐狸洞发现旧石器时代古人类化石,使福建人类活动历史由六七千年推进到一万年以上,被誉为“闽人之源”。清流是客家祖地之一,客家先祖黄连镇将巫罗俊在这里垦荒辟土,赖坊现存明清时期完好古建筑50处,古村有街区面积150000平方米、古建筑面积100000平方米,主要以明清时期客家村落骨架的街巷、完整的水网系统布局、交通、商贸、学校、城门、山寨等社会性基础设施和宫庙祠堂、祖屋、民居等保存完整、有序分布,堪称为古代闽西客家建筑的“活化石”。唐朝开国元勋丞相萧、明朝吏部尚书裴应章、全国著名的军事防化专家黄新民、全国大提琴奠基者王连三等祖籍都是清流。




红色资源。清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21个全央苏区县之一。1929年古田会议毛泽东主席在回师赣南途经清流时,写下了著名的《如梦令·元旦》诗词,在林畲居住期间制定了土地革命的战略决策。清流县正在加快红色遗址遗迹的开发和保护,先后投入近亿元实施林畲红军史迹群和里田红色遗址景区建设。其中,清流苏区教育史展馆将于2020年年初开馆;长校红色政权实践地遗址群、赖坊红军北上抗日先遣支队遗址群、清流县城保卫战遗址(含基头要塞遗址)等红色遗址的确认和保护利用工作正稳步进行。通过保护与开发,清流“红军标语遗址群”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医疗资源。清流县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县医院、中医院,以及全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医疗资源优化整合,组建清流县总医院紧密型医联体。县总医院实行县乡村医疗资源“八统一”管理,统筹配置乡镇医疗机构资源,通过人才、技术、药品、病种下沉,推进分级诊疗,促进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升。全县现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09个,卫生技术人员859人。

产业基础。清流县2019年三类产业比例为15.8:55.1:29.1,是一个以新兴制造业为主的城市。第一产业中农林产品占比最高,拥有全省最大的鲜切花种苗组培繁育基地,辐射带动8000多户农户参与苗木花卉种植。“鸿翔”鲜切花获省名牌产品,全县被列为省绿化模范县,田源乡被授予福建省“花木之乡”称号。第二产业中氟化工、林产化工、轻纺电子等主导产业,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7.2%;第三产业中贸易、个私经济为主导,其中温泉产业正在蓬勃发展,清流县温泉群出露,分布面积极广,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发展优势与挑战

优势。清流县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良的和山水环境,四季分明、温热湿润,郁闭度适宜,森林质量优越,整体景观质量优越,温泉价值尤其突出,高温、静谧的山谷、茂密的山林、缭绕的蒸汽、奇特的泉华、古泉口等成就了绝佳的温泉疗养体验资源基础。天然温泉等水资源种类丰富、水量充沛,具有较高旅游价值和经济价值,应当充分利用当地的山水空间来组织功能和发展森林康养疗愈体验。

挑战。清流县拥有独一无二的温泉资源,但如何融合清流的资源打造温泉疗愈文化体验项目,发展好温泉康养产业成为了现今突出的问题。应该进一步加强温泉康养产业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结合森林自然景观塑造独特的温泉文化为人们带来顶级的康养服务,扩大温泉产业的影响。

目前清流县各类资源相互间的联系较为缺少,整体潜力的激发不足。如何以温泉产业为核心引擎,利用自身生态、文化、旅游等资源发展出辐射到全域的康养产业是一项巨大挑战。应依托场地资源和未来发展需求,统一各方面康养产业形成联动的森林康养体验格局。

清流县现今的客源大多来自于本省市,如何在保障本地日常森林温泉疗养服务需求的同时,进一步开拓市场,为游客提供多元的森林康养体验成为关键问题之一,例如:天芳悦潭省级森林康养基地应充分利用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劳动模范疗休养基地品牌,在立足福建省的现有客源外,还应外联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进而辐射全国以期带来更长远的发展。

产业发展建议


发展定位。依托清流县丰富的地热资源以及各具特色的温泉群,提出“温泉圣地,乐活康养”的发展定位,打造以温泉疗养体验为核心的发展模式,以温泉产业为核心,整合自然与文化资源,建设以温泉资源为特色的天芳悦潭、马排、邱元、龙津、余朋、李家、林畲等森林康养基地,以自然人文为特色的九龙湖闽人之源、大丰山道教文化、拔口森工等康养基地,最终形成丰富多彩的温泉生态旅游格局。 




研发温泉康养产品。依托清流县不同水质特色的温泉,如全国唯一“锗”温泉、高温温泉、冷泉等,将以温泉为核心的自然、人文资源体验作为主要需求,引入中西方各类养生方法的保健养生体系,打造国内前沿的温泉产业研究平台。高赖温泉最高水温93℃,位居全省之最,水质中性温和,偏硅酸和锶、锂含量分别达到饮用天然矿泉水的界限指标,能进一步发展温泉膳食疗养产品,而且是国内少有的“锗”“氡”泉系,能有效预防疾病,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可以提取其微量元素开发相关的温泉浴盐、香皂等产品。针对亚健康人群、患病人群及特殊保健需求人群,结合现代医学和水疗技术等科学研究成果提高温泉康养服务,为人们提供森林药浴、森林温泉、森林冷泉浴、森林保健、热泉五感疗愈等丰富的森林康养体验,达到恢复身心健康的作用。

结束语

清流拥有禀赋的温泉、人文、自然资源,通过以森林温泉为核心的养生、养心、养性康养产业项目,为居民、游人提供林、泉、居、食、乐、行、知等丰富的森林温泉康养体验,最终形成“芳潭三养,林泉七悦”的森林温泉康养产业发展模式。

 

《海峡农业》2022年第12期 黄述龙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欢迎投稿 | 免责条款 | 广告招商
Copyright2020 福建省海峡农业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19018356号-1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