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福建农村网
加入收藏
首页智慧海洋海上连“WIFI” 渔船“呼得着” ——福建省海洋渔船通导系统迎来升级

海上连“WIFI” 渔船“呼得着” ——福建省海洋渔船通导系统迎来升级

2021-03-03 来源:海峡农业杂志


霞光染红海面,大海像一匹斑斓的丝绸,缓缓波动,泛着粼粼波光,瑰丽、壮美!渐渐地,夕阳从绚丽化为淡然,由七彩归于苍茫,洒向海面,洒向旷野,尔后那抹浅浅的月色,在夜幕下逐渐变得明亮动人。大自然的巧妙演绎是给离家远行的渔民们最好的献礼,而这份“礼物”在“宽带入海”后得到了共享。

近年来,福建省全力汇聚各方海洋资源,集结专业力量,大力实施智慧海洋工程,致力打造集海洋数据感知、获取、处理、分析、共享、应用为一体的综合数字信息体系,取得了显著成绩。2021年初,福建省“数字海洋”建设又迈出了重要一步——“福建省海洋渔船卫星互联网测试项目”开展试点,将互联网信号带入茫茫大海,使陆地与海洋的联系更为紧密。

据了解,“福建省海洋渔船卫星互联网测试项目”是在农业农村部提出的“宽带入海”工程大背景下开展的,福建省作为海洋渔业大省践行务实创新精神,率先开展相关技术可行性验证。该项目由福建省渔业减灾中心牵头,达华智能公司旗下福建海天丝路卫星科技有限公司承接,各地市渔业管理部门参与。

在烟波浩渺的海洋上,没有光纤也没有基站,船与船、船与岸的信息交互成为难点。

记者了解到,作业渔船通常出港五六海里,陆上移动信号就覆盖不到了,渔船只能通过收费昂贵的海事卫星电话或者发送短报文的形式联系陆地,由于短报文接收需要专门的设备,船员无法发送给家人,加上只能接收文字信息的缘故,还容易造成信息遗漏。在管理上,渔业监管部门因也无法取得与渔船的实时联系,难以实行及时有效的监管和救援工作。

“福建省海洋渔船卫星互联网测试项目”从源头上解决了海陆信息通道问题。据悉,该项目通过高通量通信卫星在渔船用户与宽带互联网之间建立连接,使海上渔民能够享受到家庭宽带般高速率、高带宽且的互联网访问体验。在操作上,只需要在渔船上装一个高通量卫星通信终端,渔船就能连上“移动WIFI”,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也能随时上网。

本次测试基于2020年7月9日发射的亚太6DKu频段高通量卫星,它是我国覆盖最广、容量最高、功率最强的高轨高通量通信卫星,其中信号覆盖范围最远可北至俄罗斯,南至澳大利亚,向西可达印度洋,近海作业几乎不用担心会出现“断网”问题。

与海事卫星电话相比,高通量卫星互联网不仅在网速上表现更为优异,价格也更“美丽”。据了解,目前海事卫星通话每分钟计费在人民币1块7左右,利用高通量卫星网络通话,数据流量每兆仅4毛左右,与传统宽波束通信卫星数据流量费用对比,价格也减了一半,真正实现了海上低资费通信。此外,福建海天丝路卫星科技有限公司还给渔民设计了包年套餐,里面包含了20G-30G的流量,可以在海上长期使用。

渔船出海作业,往往一去就是数十天甚至更长,船员和家人基本联系不上。“自从新安装了海上‘WiFi’装置后,现在可以随时和家人朋友视频聊天,看天气预报,渔获交易也方便了。”在海上已经打渔十多年的船长林统在采访中说道,渔船还建立了微信群,船老大可以随时了解渔获品类、销售的价格等,在船上就能实现“即捕即卖”。倘若遇到渔船设备故障,也能通过视频或语音与技术维修人员取得联系进行简单处理或及时进行配件“备货”,以便回港更换。

高通量卫星网络的应用,基本满足了渔民在海上与亲友的视频聊天,渔获交易,设备故障维修以及远程医疗等切实需求,渔民还可以在船上看新闻、刷抖音,丰富枯燥的业余生活,充分享受信息时代带来的便利。

同时,“福建省海洋渔船卫星互联网测试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密切了船只与渔业监管部门的联系,与主攻精准定位的“北斗示位仪”配套打出“组合拳”,进一步升级了我省海洋通导系统,实现了福建省在海洋渔业安全生产等方面提出的“看得见”“呼得着”目标。

如今,我省渔业管理部门不仅可以从渔船动态监管系统的“一张图”上看到渔船轨迹,还可以通过app或者微信,直接呼叫到渔船上的“船老大”,下达撤离、救援等指令,而船只在海上遇到突发情况,船员也可以通过发送视频或照片给管理部门寻求帮助。在船上安装视频监控摄像头后,还可通过高通量卫星通信终端将视频实时回传到管理部门,值班人员可以直观地了解海上情况,为监管工作提供信息支撑。

经过4个多月的测试,我省在三批次20艘渔船上先行先试开展的“福建省海洋渔船卫星互联网测试项目”,已顺利通过了专家组评审,充分验证了高通量卫星互联网对海洋渔业生产、监管、服务等各方面的技术支撑能力。

   据福建海天丝路卫星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介绍,海上通信管道建立起来后,会围绕渔民最为关注的渔货交易、远程医疗、机械故障维修等方面开发针对性增值服务,同时构建海陆空一体化架构的“海联网”,建立海上各类渔船与岸上的联系,通过高通量卫星、北斗卫星等收集回传渔船信息,从而开展渔获交易、冷链服务、金融服务、远程医疗(建立船员个人健康管理系统或个人健康档案)等。     

 

(《海峡农业》2021年第2期 记者 郑晶晶)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欢迎投稿 | 免责条款 | 广告招商
Copyright2020 福建省海峡农业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19018356号-1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