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福建农村网
加入收藏
首页时令吃对夏天

吃对夏天

2020-07-17 来源:海峡农业杂志

   炎炎夏日已到,随着蝉鸣声,气温逐渐升高,燥热的季节里如何养生,又有哪些需要注意之处呢?首先,需要掌握夏季养生“四原则”。

  ——健脾除湿

  湿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气,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们经常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出现舌苔白腻等症状,所以应常服健脾利湿之物。一般多选择健脾芳香化湿及淡渗利湿之品,如藿香、莲子、佩兰等。

  ——清热消暑

  夏日气温高,暑热邪盛,人体心火较旺,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药物,如菊花、薄荷、金银花、连翘、荷叶等来祛暑。

  ——补养肺肾

  中医认为,按五行规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要注意补养肺肾之阴。可选用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以及酸收肺气药,如五味子等,可防出汗太过,耗伤津气。

  ——冬病夏治

  夏季养生免不了冬病夏治。所谓冬病夏治,即夏天人体和外界阳气盛,用内服中药配合针灸等外治方法来治疗一些冬天好发的疾病。如用鲜芝麻花常搓易冻伤处,可预防冬季冻疮;用药膏贴在穴位上,可治疗冬季哮喘和鼻炎。



  除了“四原则”,“吃”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很大一部分,在“吃”上有哪些值得一提的夏季养生关键点呢?在夏季,应多吃以下四类食物。

  “酸”味食物:

  夏季出汗多而最易丢失津液,所以适当吃些酸味食物,如番茄、柠檬、草莓、乌梅、葡萄、山楂、菠萝、芒果、猕猴桃之类,它们的酸味能敛汗止泻祛湿,可预防流汗过多而耗气伤阴,又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若在菜肴中加点醋,醋酸还可杀菌消毒防止胃肠道疾病发生。

  “苦”味食物:

  俗话说:天热食“苦”胜似进补。苦味食物中含有氨基酸、维生素、生物碱、甙类、微量元素等,具有抗菌消炎、解热去暑、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等多种医疗、保健功能。常见的“苦”味食物有苦瓜、蒲公英、啤酒、茶叶、咖啡、巧克力、可可等,但需注意的是,苦味食品一次食用不宜过量,过苦容易引起恶心、呕吐、败胃等不适反应。

  富“钾”食物:

  由于热天人们出汗较多,大量出汗可带走大量的钾元素,会使体内钾离子过多丧失,造成低血钾现象,会引起人体倦怠无力、头昏头痛、食欲不佳、精神不振等症候。热天防止缺钾最有效的方法是多吃含钾食物,如草莓、桃子、菠菜、马铃薯、大葱、芹菜、毛豆等。茶叶里面的含钾量特别大,约占1.5%,热天多饮茶,既可消暑,又能补钾,可谓一举两得。

  顺气食物:

  夏天天气炎热,往往造成人们身心疲惫烦闷,吃不下睡不好,这个时候,除放松、舒展做好精神、心理调节之外,选食一些顺气又可口的食物尤为重要。例如萝卜、啤酒、玫瑰花、藕、茴香、山楂、橘子等。



  当季菜谱

  夏季滋补与冬季滋补不同,一定要清淡,不可过于滋腻,否则极易伤胃。

  【1】安神粥

  在炎热的夏季,人的胃肠功能因受暑热刺激,其功能就会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重倦怠、胸脘郁闷、食欲不振等不适,甚至引起中暑。因此,为保证胃肠正常工作,吃消暑保健粥是饮食调理措施之一。

  材料:栗子10个,龙眼肉 15克,大米 50克,糖适量。

  做法:1、栗子洗净泡 3小时,剥壳备用。

  2、锅中加入适量水,放入大米和栗子大火煮开,改小火煮 40分钟。放入龙眼肉和糖继续煮10分钟即可。

  【2】苦瓜黄豆煲排骨

  苦瓜,又称为凉瓜,性寒味苦,入心、肝、胃经,功能清暑涤热,明目解毒;猪排骨性平,味甘、咸,入脾、胃、肾经,功能滋阴,润燥;生姜性温味辛,入肺、胃、脾经,有驱寒、祛腥的功能。合而为汤,具清暑除热、明目解毒的功效,民间亦常用以治疗感暑烦渴,暑疖,痱子过多,眼结膜炎等症。

  材料:新鲜苦瓜500克、黄豆200克、猪排骨250克、生姜3~4片。

  做法:1、洗净苦瓜、黄豆、排骨、生姜。

  2、苦瓜去核切块,黄豆浸泡片刻,排骨切成段状。

  3、原料一起放进瓦煲里,加入清水1200毫升,先用武火煲沸后,改用文火煲1个小时,直到600至800毫升,调入食盐少许,饮汤食苦瓜及猪排骨。

  【3】西芹虾仁百合

  芹菜中的纤维素很多,常食西芹不仅有利于减肥,还可以促进食欲、降压健脑、清肠利便、解毒消肿、促进血液循环等。鲜百合能养阴益气、清心安神、润肺止咳,还可以清肝肺的热气,尤其对因睡眠不足、多食煎炸、有口气和牙龈出血等症更为适宜。西芹百合炒虾仁是一道清淡营养,可口美味的菜肴。可促进食欲、降血脂、健脑、清肠,特别适合中老年热食用。

  材料:大鲜虾仁200克,西芹、百合若干

  调料:盐、鸡汁、料酒、葱油

  做法:
       1、将西芹去皮,切菱形块;百合掰开洗净,焯水备用;

  2、虾仁去沙筋,上浆滑油;

  3、热锅底油,下入虾仁、西芹、百合,加入用鸡汁、盐、料酒,翻炒勾芡出锅即可。

    (《海峡农业》2020年第六期 记者 方华)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欢迎投稿 | 免责条款 | 广告招商
Copyright2020 福建省海峡农业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19018356号-1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