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福建农村网
加入收藏
首页闽台农业闽台农业 融合发展踏出新一步

闽台农业 融合发展踏出新一步

2020-05-06 来源:海峡农业杂志

   一道浅浅的海峡,分隔闽台两地,一水相隔的两岸拥有相似的气候环境、风土人情,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让福建处在两岸融合发展最前沿。福建发挥独特优势、积极主动作为,在闽台农业深度融合上实现更大突破。

  闽台农业融合发展已被福建官方列为2020年“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福建将着力于建设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加大台湾农民创业园基础设施投入,推行两岸农业领域行业标准共通研究与成果采认。今年1月中旬,福建批准设立一批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高标准建设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是福建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缩影。

  而早在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之前,福建已有漳州漳浦、龙岩漳平、莆田仙游、三明清流、福州福清、泉州惠安等6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数量居全国各省之首,是“两岸农业合作的典型样板”。台湾农民创业园是台胞到大陆投资兴业、促进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在两岸经贸合作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这些国家级台农创业园吸引逾600家台资农业企业入驻,引领闽台农业合作驶入快车道。相较于台农创业园,此次新设的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产业发展定位更清晰,对接台湾农渔业更精准。除了平潭主打“农渔”外,厦门同安、漳州漳浦、龙岩上杭、漳州南靖、三明永安、南平邵武、泉州永春、福州永泰等地都纳入园区范畴,分别瞄准两岸的种子种苗、特色农机装备研制、农产品加工业、特色兰科产业、林竹深加工产业、果业等领域发力。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厅长黄华康表示,上述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区将同等享受国家级台农创业园扶持政策,当地政府将加大投入,重点支持建设基础设施、引进台湾农业良种技术、开展联合科研攻关、发展现代农业建设项目等。

  聚焦特色产业 助推高质量发展

  建设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是福建持续深化两岸农业合作,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助推福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建设任务方面,坚持集聚建园、融合强园、绿色兴园、创新活园,发挥地区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势,九个产业园区“就地取材”,各具特色、各有侧重。厦门同安闽台农业发展产业园,引领种业创新发展;漳浦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加快特色农机装备研制发展;上杭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南靖,提升特色兰科产业发展水平;邵武、永春、永泰,着力打造“福果”知名品牌;永安,促进林竹深加工产业发展;平潭,促进闽台农产品市场一体化。

  闽台农业合作基础较好,因此,在产业园的选择上,优先选择产业特色明显、企业相对集中、发展潜力较大的区域,同时引进项目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南靖县与台湾一衣带水,闽台合作具有独特的优势,祖籍南靖的台胞有100多万人,是漳州市重点侨乡和台胞祖籍地之一。早在上个世纪已和台湾地区开展农业种植业、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合作。近年来,南靖与台湾两地经贸合作交流逐步加深,两地交流日益频繁,设立南靖闽台农业融合发展(兰花)产业园是省委、省政府着眼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的决策部署,为南靖闽台交流合作指明了新的方向,是南靖当前闽台合作的首要任务。

  南靖县抽调专人,围绕兰花、金线莲、铁皮石斛等兰科产业开展细致的调查,摸清全县详尽底数,做到有的放矢。拥有建兰、墨兰、寒兰、春兰和蕙兰等9大类1000多个兰花品种,兰花种植面积达3500多亩,主要分布在山城、南坑、丰田等镇,已形成 3个兰花村、3个兰花示范园,年产兰花8000多万株,年创产值12亿元,年销售8.5亿多元。兰花企业76家、合作社7家、兰花种植户2500多户、从业人员1.8万人,每日平均外销兰花1.5万件,全年网络销售总额达10亿多元。南靖兰花台资企业有20家,其中台商独资企业16家,靖台合资企业 4家,年创产值9000多万元;金线莲台资企业11家,年创产值5000万元;铁皮石斛台资企业3家,年创产值500多万元。

  产业园区以兰花产业为龙头、以高端苗木盆景为特色、以金线莲、铁皮石斛产业为补充,分为一个核心区、四大种植基地、一个特色小镇、八大拓展区,其中核心区的核心是用地约1万亩、投资50亿元的南靖县兰花田园综合体,拟建成以兰花为龙头、以高端苗木盆景为特色的亚洲花卉大世界。

  探索发展新路 打造第一家园

  建设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是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的具体行动。

  “落实省委省政府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的新要求,以优质的金融服务促进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福建农行行长黄海表示,福建农行计划未来5年,对台湾农民创业园新增授信额度50亿元,重点支持全省6个国家级台创园和省级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的台企、台农,对有信贷需求且符合条件的台企、台农做到应贷尽贷,授信覆盖面达到100%。

  一手是“应贷尽贷”的金融支持,一手是“应帮尽帮”的政策保障。

  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同等享受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扶持政策,包括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贷款 贴息、电价优惠等等。在农机购置方面,台资农业企业生产的农机,符合条件的列入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目录,符合条件的机具列入省级累加品目的给予购机补贴省级累加。同时,为了吸引更多有志青年、有能之士参与到闽台农业融合发展的建设中来,产业园支持引进台湾涉农领军人才、农业高端人才来闽创新创业,支持开展台湾同胞科技特派员选认。

  在永春,以国家现代柑橘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29位)、福建省院士工作站(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邓秀新院士)等研究团队为依托,由永春县农业部门13位高级职称和17位中级职称的技术人员组成6个科技服务小组,分片区深入指导并建立挂钩项目工作制度,对已有台资农业企业指定1名技术人员挂钩联系,提供对台优惠政策与相关法律法规咨询服务,在办理规划、建设等相关手续时予以具体指导,帮助协调解决问题。

  在漳浦,充分利用漳浦县在全国率先建立的台籍科技特派员平台,选派一批农机企业科研人员为台籍科技特派员,指导他们在乡镇建立科技帮扶基地,定期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现场培训、现场示范,解决农户发展生产的技术需求品种需求,实现两岸的技术和产业的融合。

  驶向黄金海路 紧密与台交流

  2019年1月19日,高雄港热闹非凡。这里,即将驶出从台湾高雄至福建平潭海上的首航货轮。这载着700多吨货品的货轮,将在海上航行约9小时后抵达平潭金井港区。台湾高雄至福建平潭海上货运直航至今一年有余,台湾南部的冰鲜果蔬等农产品已经常态化搭乘高速滚装货轮“台北快轮”从平潭进入大陆市场。

  “让更多台湾农渔产品选择平潭为‘登陆’口岸,为平潭口岸丰富贸易货源。”为了保障这条航线正常运行,平潭华冈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祥佺今年春节驻守平潭。“台北快轮”航线加密航班,准点准班,加以福建在平潭设立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加强闽台两岸全方位对接和有效合作。

  规划面积2万亩的平潭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不仅支持两岸农渔产品贸易、建设台湾农渔业良种引育基地,还鼓励闽台合作发展休闲农业、建设口岸动植物隔检中心。

  把在漳浦种植的手指柠檬引进平潭,蔡志阳有他的考量。平潭口岸已获得“进境种苗指定监管场地”资质基础,建成的海西进出境动植物隔离检疫处理中心一期检疫处理区,主要承担来自全球的花卉苗木、进境水果等检疫处理作业。蔡志阳表示,他所种植的水果除了瞄准国内市场外,还有意占领国际市场,平潭的政策优势将为种苗、水果进出口带来极大益处。

  台商蔡志阳将台湾现代农业经验和理念引进岚岛,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情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在原来温室示范种植园的基础上,新引进手指柠檬、太平洋莎梨树等台湾珍稀水果苗木1.32万株,即将在露地示范种植120亩。志阳休闲渔业水产养殖项目总投资人民币1.1亿元,规模500亩,已经完成项目选址。福建志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台湾珍稀百果休闲观光园”和“休闲渔业水产养殖”已成为产业园的重点建设项目。

  借助平潭对台的“黄金海路”,闽台农渔产品市场一体化进程走上快车道,打造起一条距离台湾最近的种苗进口主通道和两岸农渔产品贸易市场。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自2006年以来,福建省在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方面下足功夫,用对力气,精准聚焦特色农业产业,以最精心的规划、最省心的帮扶、最暖心的服务建设起一批批强有力的创新创业项目。迎着春的气息,面朝这片海峡,未来,借力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建设,闽台农业合作交流将持续加强,跨出更深一步。坚持高起点规划、坚持高标准建设、坚持高标准服务,一个农业科技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农业经营产业化、园区管理信息化的产业园正逐渐显露出它的勃勃生机,成为引领两岸特色现代农业升级发展的示范窗口。

  (本刊记者 石玲)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欢迎投稿 | 免责条款 | 广告招商
Copyright2020 福建省海峡农业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19018356号-1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