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福建农村网
加入收藏
首页聚焦漳州:小特产书写大文章

漳州:小特产书写大文章

2023-08-18 来源:福建农村网

余甘、枇杷、树葡萄、芦笋、蜜柚……来自乡野田间的土特产总让人倍感亲切,也寄托着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乡村振兴的殷切希望。总书记曾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

看似普通的“土特产”,一头连着脱贫增收,一头连着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近年来,漳州市乡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小小“土特产”正成为带动漳州农民增收的大产业。

 

念好“土”字经,因地制宜找路子

天气渐热,鲜榨余甘汁在水果饮品市场火热出圈。凭借解腻、健康等标签,余甘的相关饮品俘获了诸多消费者的心,也因此助推了水果甘价格的攀升。其实,水果甘的火爆是漳浦县赤土乡溪东村开发乡土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乡村产业的一个缩影。

过去,山多沟深坡陡的地形特征限制着溪东村的发展,诸多尝试之后,唯有土生土长的余甘长势良好。

上世纪80年代初,漳浦大念“山海经”,开荒拓野,引种经济价值高的果树。村干部带领村民从惠安、南安等地购买粉甘枝条,回来后对山上原有的土余甘进行嫁接。引种两年后,余甘喜获丰收。

为了提高余甘的竞争力,当地对原有价值的柴甘、粉甘等品种进行改良,从中国余甘之乡广东普宁引进水果甘等高优品种,并施用有机肥,改进种植技术。经过一系列的改良,漳州溪东村所产的水果甘鲜果个头大、品相好、肉多汁多,回甘较浓,饱受市场欢迎。

近年来,漳州市各地重视发展特色产业,立足土特产,鼓励各村优先发展具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

沿着漳州市云霄县下河乡的主干道徐徐前行,百年古杨桃树并排成群,处处洋溢着杨桃的果香。下河村种植杨桃已有百年的历史,在这里,从事杨桃种植的农户树占总户数的80%以上,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着杨桃种植工作。

但早些年,下河村的杨桃产业发展并不乐观。由于杨桃种植面积过于分散,加上品种以本地酸杨桃为主,种出来的杨桃口感酸涩,质量参差不齐,杨桃产业的发展一度陷入困局。为了提升杨桃的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下河乡政府聘请了省农科院专家建立品种改良实验园,规划建设了500亩杨桃种植示范基地,通过与杨桃科技小院积极配合、引进国内外优质杨桃品种进行高接换种,经过精心管理,产出的杨桃色泽鲜亮,品质有了极大的提升。

漳州市立足本土,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力量,加快培育“三朵花、四珍菌、六泡茶、六条鱼、十大果”等特色产业,今年已推进151个现代农业重点项目建设,今年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5.45亿元,增长4.9%,增幅居全省第一位。

 

念好“产”字经,融合发展延链子

走进漳州市南靖县星光村的金永鹏树葡萄种植基地里,果园郁郁葱葱,在浓密满身的果树下,一颗颗又大又圆的紫黑色果实密密麻麻爬满枝干,好似在枝干上镶嵌着一颗颗“黑珍珠”。时值树葡萄成熟的季节,种植基地内,一批批树葡萄优级果正打包发往全国各地。

游客在采摘树葡萄。(资料图片)

2007年,金永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主要从事树葡萄现代高优农业技术开发、树葡萄种植研发全产业链一站式服务。如今,该公司每年销售树葡萄种苗两三百万株,树葡萄现代农业产业园合作基地遍布全国各地,总面积达12000亩。

除了销售葡萄鲜果,南靖县还大力发展树葡萄精加工,延伸产业链。通过深加工,当地开发出的树葡萄酒、蜜饯、酵素、果酱等各类树葡萄衍生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

树葡萄产业发展兴旺,成为了带动当地村民增收的“致富果”。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当地为农户提供种苗及管理技术配套服务,并与农户签订树葡萄认购、种植及销售合作协议。目前,金永鹏树葡萄种植基地里已带动上万名农户种植树葡萄1万多亩。

“2019年,我在村里租了2亩地,以每棵5元价格购买了1.5万棵树葡萄苗,种植3年后以每棵25元价格卖回公司,从中获利20多万元”说起树葡萄种植,山城镇下潘村村民蔡建龙喜上眉梢,“接下来,我打算再购买一批树葡萄果苗来种植。”

 

念好“特”字经,多措并举育牌子

作为我国著名的“枇杷之乡”漳州市云霄县枇杷种植面积达8万亩年产量5.5万吨年产值超过7亿多年来云霄县全力推动枇杷产业做实标准做优品质做强品牌枇杷逐渐走出了一条农业品牌发展道路

“这是我们的千亩枇杷生态观光园……”说话间,吴素华熟练地抬高手机镜头,黄澄澄金闪闪的果实缀满枝头成片的“枇杷林海”在直播间里呈现出来,不少网友直呼震撼。

云霄县和平乡棪树村枇杷果园 周先丽

吴素华是棪树村头号“网红”,被人亲切地称为“枇杷姐姐”。“枇杷滞销的时候,8毛钱一斤都没人要。”吴素华说,棪树村地处偏僻山区,以前交通不便,村民又局限于传统的销售模式,等着别人上门收购,枇杷滞销时烂在园子里,非常可惜。

2008年,吴素华回乡创业后不久开始尝试电商直播带货。经过一系列电商培训学习后,她通过直播帮助果农销售枇杷,同时也让更多人了解美丽的棪树村。电商直播为当地枇杷打开了销路,吴素华也从果农变身主播,带动了村里的一众年轻人帮助村民销售枇杷等农产品。

根据本地资源特点,云霄县不断拓宽枇杷销售渠道,融入“互联网+”发展理念,引进电子商务企业,把每年枇杷文化节“搬”到网上,通过直播、微商、短视频大赛等网销形式,推动枇杷线上线下销售“火力全开”在互联网的推动下云霄县香甜的枇杷走出了大山名扬海内外

2020年,云霄枇杷入选中欧地理标志第二批保护名单。作为云霄枇杷种植大村,棪树村把握地标经济新风口,以发展“生态种植+特色产业+乡村旅游”模式为主线,积极谋划和推进餐饮、住宿、文化、休闲观光等乡村振兴项目,不断提升枇杷产业附加值。

游客在云霄县和平乡棪树村采购枇杷。郭扬

在枇杷结小果时为防止果子受霜冻虫咬当地果农就为每一串枇杷套上银色的果袋远远望去就像是漫山遍野的“枇杷雪景”在枇杷尚未成熟时枇杷雪景总能吸引游客拍照打卡待果实成熟时体验枇杷采摘乐趣、品尝地道农家美食、采购枇杷鲜果等特色农产品等一系列活动集聚了大量的人气

依托枇杷的品牌效应云霄县和平乡棪树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持续发挥着漳州市云霄县枇杷的品牌效应实现“小枇杷”向“大产业”的转变

《海峡农业》2023年第6期 本刊记者 王菲 通讯员 黄小英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欢迎投稿 | 免责条款 | 广告招商
Copyright2020 福建省海峡农业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19018356号-1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