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福建农村网
加入收藏
首页特别报道高山茶韵 源远流长

高山茶韵 源远流长

2022-04-22 来源:海峡农业杂志

“天之云雾,地之净土,人间仙境,和品茗茶。大田县别称"岩城",是福建省三明市辖县,"中国高山茶之乡"的美誉。其种茶产茶历史悠久,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优越的地质条件,所生长的高山茶更是独具风味。

近年来,大田高山茶面积、产量、品质等均得到同步提升,在省内外茶叶消费者中获得较好的声誉,大田县茶叶生产区域被确认为“全国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国家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县大田高山茶”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列入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

悠悠茶史长

大田茶史悠久,茶在福建大田的出现可追溯至南宋隆兴二年(公元1164年),当时大仙峰岩寺崇圣岩”的僧人在寺院周围开始种树,大田茶乡由此滥觞。


到了元代,编撰《二十四孝》的大田县人郭居敬,写有《百香诗》之一《茶》,为大田现存最早的茶诗。诗吟:“东风买勇武夷乡,抽出先春第一枪。战退眠魔无避处,瓦瓯汹涌雪涛香。”其意境可以说明大田人对茶道早已深悟怡然。

明代大田置县后开始编写县志,志书上有了茶的记载。明朝万历辛亥三十九(1611)年版《大田县志》卷之八记录有:货之属:……茶、茶油……;木之属:松、柏、…………这些史料可以证明,在400多年前,大田已有茶树与茶的贸易。

阅读清代版《大田县志》,有关茶事活动更加频繁,康熙年间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选大田武陵雪山茶作为进贡珍品。清末至抗日战争爆发前,大仙峰茶叶驰名海内外,大田县内开设有茶馆72处之多,茶叶年产量达75—100吨,通过文江水运至福州再销往各地。

浓浓茶韵香

山峻水秀,茶韵悠长。

大田县地处福建省中部,“九山半水半分田,有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175座,90%以上的茶园在海拔800—1200米之间,峰峦叠翠,云雾缭绕,甘泉潺流,正合高山云雾出好茶”之说,具有种植高山优质乌龙茶和高山红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茶香持久:大田高山雨水充足,湿度大,在多云雾和高湿度的环境下,芽头能保持嫩度,照射到茶园的太阳辐射能中散射辐射和蓝紫光增多,增强了漫射效应,更能促进芳香物质的形成,光合作用形成的糖类化合物聚合发生困难,纤维素不易形成,可使茶叶原料鲜叶在较长时期内保持鲜嫩而不粗老,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也会增加,从而提高茶香持久。

茶味甘甜:大田高山的特殊环境使茶叶内所含“儿茶素类等苦涩成分偏低,而茶胺酸可溶氮”等含甘味成分偏高,所以滋味更甜。

茶汤鲜爽:由于高山地区的低温使得茶梢生长缓慢,这样有利于维持新梢组织中高浓度的可溶性氮化物,茶叶中氨基酸物质含量更多,使茶汤更清新、鲜爽。

独特的宜茶环境,滋养出了大田高山茶的独特品质,孕育了众多优质名茶。乌龙茶外形紧结重实;色泽乌绿油润;香气清高悠长,花香显;滋味浓厚甘爽;叶底肥厚软亮;具有显著的高山茶韵和持久耐泡的品质特征。红茶外形条索紧结;香气高锐;滋味甘甜鲜爽;汤色金黄明亮;叶底嫩艳匀红;具有高山红茶特有的品质。

点滴功效丰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泡上一杯大田高山茶,在芬芳清香,浓厚宜人的茶香中,除了提神醒脑,还有诸多功效。

1、兴奋作用:茶叶的咖啡碱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帮助人们振奋精神、增进思维、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

2、利尿作用:茶叶中的咖啡碱和茶碱具有利尿作用,用于治疗水肿、水滞瘤。利用红茶糖水的解毒、利尿作用能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3、强心解痉作用:咖啡碱具有强心、解痉、松弛平滑肌的功效,能解除支气管痉挛促进血液循环,是治疗支气管哮喘、止咳化痰、心肌梗塞的良好辅助药物。

4、抑制动脉硬化作用:茶叶中的茶多酚和维生素C都有活血化瘀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所以经常饮茶的人当中,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病率较低。

5、抗菌、抑菌作用:茶中的茶多酚和鞣酸作用于细菌,能凝固细菌的蛋白质,将细菌杀死。可用于治疗肠道疾病,如霍乱、伤寒、痢疾、肠炎等。皮肤生疮、溃烂流脓,外伤破了皮,用浓茶冲洗患处,有消炎杀菌作用。口腔发炎、溃烂、咽喉肿痛,用茶叶来治疗 ,也有一定疗效。

6、减肥作用:茶中的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和芳香类物质等多种化合物,能调节脂肪代谢,特别是乌龙茶对蛋白质和脂肪有很好的分解作用。茶多酚和维生素C能降低胆固醇和血脂,所以饮茶能减肥。

7、防龋齿作用:茶中含有氟,氟离子与牙齿的钙质有很大的亲和力,能变成一种较为难溶于酸的氟磷灰石”,就像给牙齿加上一个保护层,提高了牙齿防酸抗龋能力。

8、抑制癌细胞作用:据报道,茶叶中的黄酮类物质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抗癌作用,作用较强的有牡荆碱、桑色素和儿茶素。

《海峡农业》2022年第2  记者 夏惠娟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欢迎投稿 | 免责条款 | 广告招商
Copyright2020 福建省海峡农业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19018356号-1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