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不改 返乡当起新农人
把知识和更开阔的思路带回农村,越来越多返乡发展的年轻人在换上新农人的身份后,挖掘出了农村新魅力。
创业初期“亲戚朋友们都不能理解,认为我好不容易大学毕业了却又回村里干农活,但是我还是坚持下来了。”说起回乡之路,黄俊明坦言也承受了不小的压力。
2009年,黄俊明从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毕业,进入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工作,勤勤恳恳的在田间地头从事水稻育种研究工作,由于长期在水田育种工作身体出现了异样不得离开喜欢的育种工作;之后又进入企业做农业相关业务,如苗圃管理与绿化工地施工协调安排,农药化肥推广、销售、试验示范工作。工作之余坚持学习,拿到了福建农林大学函授本科学历,在《福建稻麦科技》刊物发表了相关水稻育种栽培的文章。
第一次创业在2013年。响应新农村建设的号召,承包镇里的复垦老宅基地,和企业一起合作种植黄姜,由于技术不成熟,管理不到位等原因,黄姜种植失败。黄俊明没有放弃在农村创业发展家乡农业的想法,在从事农药化肥推广、销售、试验示范工作的同时,坚持学习不同经济作物果树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技术。
柳暗花明 田间事业初逢春
随着健康饮食观念兴起,水果中的VC(维生素)之王——百香果的营养价值重新被发掘,成为水果市场的宠儿。
2016年春节过后,黄俊明决定留在家乡“二度”创业——种植百香果。3亩地的百香果开启了黄俊明的第二次创业历程,说干就干,从3月1日的决定到3月5日土地承包、种苗(紫香一号百香果和台农二号百香果)和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全部到位,有条不紊地安排着整地、盖膜、移栽百香果苗、浇水等农事,为了节约成本,黄俊明独自上山砍毛竹砍树桩搭百香果架子。2016年4月8日上午让黄俊明记忆犹新,在下地查看百香果果苗生长情况时,发现近3成的果苗遭受虫害枯死,损失上千元。“幸亏当时及时发现,不然损失更大。”黄俊明庆幸道,在采用低毒农药进行防治后,下害虫危害得到了有效控制。黄俊明还尝试在苗与苗之间套种上毛豆和青椒,不仅减轻虫害,还有了额外“收获”。
别人的无花果地干干净净,可黄俊明的无花果地多了些未除的杂草。他解释道:“村里很多人看到我的地里有时候很多杂草,会嘲笑我偷懒,其实这样我是有原因的。适当的杂草可以保水,过一段时间把杂草拔掉,又能松土,这是我自己的一点小窍门,还省力。”
黄俊明的百香果第一年年亩产达到预期,从当年7月份开始到霜冻期,年亩产量将近2000公斤,通过“互联网+农家乐采摘”的方式,取得了可观的销量。据介绍,100斤百香果采下来,但是实际上只要30-40斤的精品果可供给客户,剩下以较低价格提供给市区奶茶店,做成果汁饮料。而这也导致出现“有客户下单没有果卖、有果客户单不多”的情况,迫使黄俊明对百香果进行深度“开发”,出品百香果深加工产品,如百香果酱、百香果醋、百香果酒、百香果酸枣糕等。
2017年,黄俊明的百香果种植面积扩大到了6亩,“目前,主要做精品种植,保证果实的品质良好,市场风险把控。”
今年,黄俊明维持原有种植的紫香一号百香果、台农二号百香果、黄金百香果、红皮无花果、新疆早黄无花果。引进新品种脐橙种植,整合家里柑橘基地规范管理,生产出无公害蜜桔。
做出品牌 甘当带头致富人
去年9月黄俊明创立了三明市三元区安之然生态农场,注册“安然之南”品牌,寓意生于南方安全自然的水果。
品牌推广,互联网是重要渠道。只要地里的活一停下来,黄俊明便掏出手机打理网上销售渠道。“目前主要做微商,我在微信上宣传,客户在微信上找我下单,团购和散客都有。”依靠微信平台,黄俊明积累了一批忠实客户。“接下来打算把手头的资源整合一下,做个完整一点的平台,把深加工产品和村里的笋干等农产品放到淘宝店去卖。”
为了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村民致富,黄俊明根据所学的果树种植技术以及自身经验,积极指导村民合理用药用肥、减少果园使用除草剂等;帮助周边百香果种植户开拓互联网销售渠道,增收致富。(本刊记者 郑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