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村网讯 (记者 陈清和)“春笋收到了,个大鲜嫩,品质很不错!”这是今年开春以来,建瓯市小松镇渔村村民收到的最多的买家评价。2018年,为打破春笋滞销困境,渔村村的村民开始了与互联网的亲密接触,借助团省委微信公众号刊登销售春笋文章,仅4个小时,微信文章突破10万阅读量;争取物流公司支持,创下16个小时销售17万公斤春笋的奇迹。这奇迹的背后,却另有一番故事,而下派至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小松镇渔村村任驻村第一书记的胡耀斌就是这个故事中重要角色。
老支书的嘱托:“让春笋卖出深山”
渔村村是建瓯市小松镇下辖的行政村,国土面积44.45平方公里,下辖15个自然村,其中,近九成的土地面积是山林地,常年气候温润,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生态环境优越。然而,美丽的绿水青山背后,是缺少产业支撑、村级财政困难和青年人大量流失的现状,村里仅剩老弱妇孺守着这片山林。
2017年12月13日,共青团福建省委组织部主任科员胡耀斌下派到渔村村党支部任第一书记。上任伊始,胡耀斌在村里召开党员大会,老支书童温财对胡耀斌和村两委干部们说:“大家在村里除了务农,没有什么其他的收入来源,这几年村里的春笋不好卖,很多都留在了山里,太可惜了,胡书记你可要想想办法啊!”
渔村村面积大,自然村数量多,山林也多,每逢遇上春笋大年,产量达到数百万斤。由于不了解市场信息,村民们只能等待果蔬商贩进村收购。虽然近年来建瓯市春笋市场行情稳定,但渔村村部分自然村处在高山深处,因为信息闭塞,交通不畅,每年都会有不少春笋积压。谈起堆放在家中的春笋,村民谢华珍等人对这些年来的春笋“卖难”心有余悸:“品质极好的春笋,价格从最初的每斤一块多一直降到每斤2毛钱,一天挖几百斤笋,才几十块钱的收入,连人工成本都不够。很多笋就这样留在了山上,能成竹就成竹,不能成也没办法。”
老书记的嘱托像一个重担,压在了每一个村两委干部的身上,更压在了胡耀斌的心坎里。胡耀斌想,既然村里春笋不好卖是因为信息闭塞,销售渠道单一,那就想办法开辟其他渠道!
在团省委同事的牵线下,胡耀斌联系到了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下属的“福e购”电商平台团队,这与福建农信福e购"助农扶贫"的理念不谋而合,获得了免费让渔村春笋在“福e购”电商平台中销售的许可。随后,胡耀斌还积极争取到福建邮政速递物流公司的全力支持,原本10斤省内外22-28元的运费,按照8元的特别公益价全国包邮。
有了销售平台,解决了运费难题,胡耀斌带领村两委干部马不停蹄开始购买工具、联系冷库、定制包装、确定价格……为了保证春笋的品质,胡耀斌还特地将渔村春笋送至建瓯市农产品检测检验中心进行检测,确定农残抑制率最低仅为1.706%,远远低于农残安全标准。
销售细节一一落实。为了更好地解决深山自然村的春笋销售问题,在派出单位共青团福建省委的关心支持下,借助共青团福建省委官方微信公众号刊出了帮助渔村村销售春笋的文章,启动“电商扶贫、让爱先行”之春笋行动,仅仅4个小时,该微信文章就突破了10万的阅读量。
借势“互联网+”,创造销售奇迹
在这篇公众号文章获得巨大关注的同时,好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福e购”电商平台传来喜讯:16个小时过去,渔村鲜笋共售出1.7万件,共计17万斤。与此同时,电商平台的销售电话和胡耀斌的手机几乎被“打爆”,数十家电商平台、爱心企业、超市、农副产品加工厂都打来电话洽谈合作事宜。
综合考虑到短期订单量大、村内劳动力有限等因素后,胡耀斌召集渔村村两委干部经过商议,决定暂缓针对个人的销售。更多电商平台、超市、农副产品加工厂等专业化平台让渔村村打开了春笋后续销售渠道。
虽然面临短期发货压力,但海量的销售订单“砸来”,还是让渔村村的村民们喜上眉梢。
“一万多件啊,网络的力量真的不可思议,都有点手忙脚乱的。”渔村村村主任周炜也不断接到企业和超市打来的合作电话。
“以前觉得村里的农产品质量虽然很好,可是还得求人家买,现在有了销路,就有了底气,做事也更有干劲了!”渔村村团支部书记江挺欣喜地说到。
在销售喜人的同时,胡耀斌和村两委干部们没有忘记牢牢把控春笋的品质。新鲜的春笋当天挖出后,经过冷库打冷8-10个小时,去掉老的笋头,再装箱包装。为确保低温运输,每个泡沫箱内都有一瓶冷冻后的矿泉水,运往省外的件,还特别临时定制了厚纸箱,仅这一项每件就增加了5元的成本。福建省南平市邮政速递物流公司市场部主任傅晓燕驻守在渔村村冷库协助发货,渔村村运出去的每批春笋,全部取消中间环节,不在南平市内中转,直接按地区由专车配送,甚至邮航运输。
推动产业升级,助力脱贫攻坚
第一天2万斤,第二天3万斤,第三天5万斤……不到一周时间,渔村村此次线上售出的17万斤春笋全部运出了深山。
一次爱心行动,解决了渔村春笋“质优量多卖难”的难题,打开了渔村村未来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渔村村不仅有春笋,柑橘、锥栗等都是质量上乘的农产品,如果能够通过建立起的渠道,实现农产品多渠道、多平台、产业化、常态化销售,那定是一件让村民增收的好事。”胡耀斌的思路并没有止步,他希望能够通过此次建立起来的销售渠道,继续探索打造农产品流通产业,将渔村村其他优质农产品一起销出去。
“春笋行动”的顺利实施,让渔村村实现销售收入达70万元,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近14万元,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为该案例的顺利实施,胡耀斌被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选为福建省宁德南平片区第五批驻村第一书记脱贫攻坚专题培训班上的6名发言代表之一,在会上进行汇报交流。
扶贫先“扶智”,青年人是助力脱贫攻坚战的生力军。渔村春笋的成功销售案例给农村青年指出了一条创业的明路。在胡耀斌的推动下,渔村村注册成立了建瓯市首家由村集体作为法人独资领办的村办企业——建瓯市渔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先后筹集60万元资金投入公司运营,着力推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扶持村级农产品流通产业发展,吸引越来越多的渔村外出青年返乡就业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