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池镇北溪村地处新罗区西部,距镇政府仅1公里、距市中心约25公里,319国道和国省干线横十线穿村而过,全村现有4个居民小组共268户870人,土地总面积10189亩,主要种植双华李、芙蓉李、柑桔、茶叶等,龙池特色农产品优势核心园区落户于北溪村。但由于缺乏特色产业支撑,北溪村青壮劳力外流严重,村财收入有限,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匮乏,村集体经济发展严重滞后。
做群众的知心人
马天豪初到北溪时,正是炎炎夏日,村党支部书记张炳椿和村干部盛情相迎。简单寒暄后,马天豪便请张炳椿带他去村里走了一圈,观看整体村容村貌、道路设施、田间作物。遇到正在劳作的村民,他还热情招呼并细细询问其生产生活情况。
大家开始觉得“这个干部有点不一样。”只要一有空,他就到退休的村主干、老党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的农户庭院、田间地头,与他们面对面谈心交流,征询他们对北溪村发展的的建设意见和发展思路。
“马书记走遍了北溪村的每一块土地,成了一名‘北溪通’。”张炳椿说,正是因为马天豪 “接地气”,大家都喜欢与他谈生活、论发展,也让他对村情民意加深了解。“只有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切实对群众困境感同身受,才能站稳群众立场,才能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马天豪说。
“马书记帮我们解决了李子销路问题,经常请农技员指导我们剪枝、施肥等等,今年我要花更多精力管护好李子树,产量一定会更好,卖好价钱!”村民张清香笑盈盈地说道。从老百姓最关心、最能受益的项目入手,马天豪始终把为民办实事放在工作首位。去年8月,他注意到,北溪村现有种植李子1100亩,产量稳定,但果实品质参差不齐,且缺乏品牌效应带动,市场销路不佳,多由外地商贩上门以低价收购,农户受益甚微。为此,他积极向原单位汇报工作,争取多方支持,并多次驱车走访市、区农业农村局、大池农技站等相关部门,推动建立了农技指导员联络制度,并与福建省农资集团公司商定包销北溪村李子。目前,北溪村农技站正在规划建设中。
提升支部战斗力
“帮钱帮物不如帮建个好支部”。为进一步夯实党组织基础,加强党员干部管理教育,马天豪定期组织召开党员大会、组织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使党员找准自身在思想、工作、纪律、作风上存在的问题,同时组织村干部、党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提升党员的综合素质。针对农村党员时间不易集中、三会一课制度难落实的难题,他及时召开支部委员会,科学划分党小组,利用微信群、学习强国等手机软件参与组织生活,解决了组织难问题。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一个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强不强,是决定着这个村能否发展的关键。”马天豪说:“作为驻村第一书记,首要任务就是强化村‘两委’班子建设,同时帮助培育后备力量,发展年轻党员,吸引各类人才,提振村民致富创业的信心。”
2021年北溪村圆满完成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选出了上级认可群众满意的带头人,在年度村级目标管理考评中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做村庄的“规划师”
“北溪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上任不久,马天豪在摸清村情的基础上,提出打造有品牌、有艺术性,能留住乡愁、又尊重自然,宜居乐业、干净整洁的村居发展思路。为此,他认真研读相关文件精神及当地的相关政策法规,厘清北溪村的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多次走访省市区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宣传推介北溪村,想方设法为北溪村争取产业项目和资金,并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积极前往周边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如小池培斜村、雁石益坑村、苏坂黄地村等村调研、学习借鉴。同时内引外联,多方寻求规划设计专业人才,先后联系过福州大学亚鹰设计院、福建农林大学、龙岩学院,福建大雅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福建睿森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等,为北溪发展出谋划策。
走进北溪村村部,外观已改造完成,白灰色调显得格外质朴。三楼一侧,则是挑高玻璃房,整体呈现着稳重又不失艺术感,路过的村民都会不由自主地驻足观看,夸赞设计新颖。而这背后都是马天豪“东奔西跑、精益求精”的结果。“第一年的具体目标就是高分通过‘两治一拆’验收,评上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马天豪说道。为了改造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建设,他结合“空心房”、裸房、违法建筑“两治一拆”行动,以村部改造为出发点,大力实施村庄美化工程。
缺乏资金,设计方案一度难以落实,马天豪便邀请知名画家邓益敏和龙岩学院邓教授前来调研考察,并与下村领导、村两委干部充分交流想法,因地制宜,寻求最佳的改造方案。而最终整体设计费用未花费一分钱,用马天豪的话说,这都是“死皮赖脸”求来的。正因为他不遗余力的奔忙,村民对生活有了新期待。“下一步,就是要打造村部一楼的文化展厅,丰富全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马天豪说。
为乡村振兴“引活水”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马天豪认识到,北溪村村财收入低、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归根结底就是因为缺乏产业。于是,他开始寻找一条契合北溪的乡村旅游路子。
“龙池特色园区有一地块,已经完成征迁工作,但由于缺乏项目,荒废了许久。”通过考察,马天豪对这块地如获至宝,他的思路活跃起来。“利用这片土地打造‘农创园’,通过已有的地基分隔基础,建造可移动的集装箱打造不同主题的特色农产品展示,开发节日游园活动及花海,同时探索发展‘一村一品’建设。”他的想法得到了镇主要领导、村“两委”干部一致赞同。
目标既定,落实为要。马天豪立即行动,上门拜访区国资集团负责人,邀请龙岩学院传播与设计学校产品设计系的朱荔婷教授前来实地考察、勘测,由朱教授的团队设计整体方案。用激情和热血打动了所有人,目前基本方案已经初步确定。
四月的北溪村草木萌发,乡间田野春意盎然,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洋溢着乡村的恬静美好。马天豪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实干作风,迈开了用脚步丈量民情的步子,“脚上有土、胸中有情、心中有谱”,带领北溪村广大党员群众,奋斗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
《海峡农业》2022年第6期 记者 温连光 张晓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