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盖洋乡阡陌纵横的田间,饱吸阳光的稻谷簇拥成一片金色海洋;在大洋镇大康生态园,鲜嫩欲滴的葡萄成就了丰收里的笑颜;在岭路乡云山村的八月瓜种植基地,一个个硕大饱满的八月瓜果实香甜诱人......大樟溪穿流而过,滋养着永泰两岸肥沃的土地,慰藉着一方勤劳的百姓,让这座山城的美深入人心。
近年来,永泰县以发展绿色有机产品为主攻方向,落实“四个最严”标准,加快“三品一标”认证步伐,从源头上杜绝农产品污染,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为打造绿色生态农产品,全力建设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加快品质认证,打造金字招牌
做好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是从源头上提高农产品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条重要途径,更是确保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
永泰县农业农村局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为契机,秉持“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理念,严格准入“门槛”,重点抓产地环境监管、生产过程控制、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标准化生产和生产档案记录等环节,督促“三品一标”企业严格落实标准化生产各项制度,提高认证规范性,确保产品的质量。
对于“三品”认证企业的的证后监管,永泰县积极落实农产品监管各项制度,不定期开展企业年检、产品抽检及现场宣传指导等工作,督促生产主体落实各项生产技术规程和质量控制措施;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等各项标准,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提高安全责任意识。截至目前,永泰县“三品一标”认证产品抽检合格率达100%,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生产主体已全部纳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
此外,为夯实品牌基础,永泰县紧盯产品特色和市场需求,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农交会”“绿博会”等全国性展销会,提高公众及消费者对品牌的知晓率和认可度,帮助本地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
立足产业标准,夯实绿色基础
无污染的生态环境,夯实了永泰县发展绿色农业的基础;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撬动了山城绿色产业。
永泰县按照“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要求,大力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病虫害统防统治,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减量化行动。通过制定槟榔芋、青梅、李果等地方特色农产品技术规程,指导企业按标生产,以标准化生产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永泰县共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45万亩,病虫害统防统治42.5万亩,创建全国绿色食品“李果”原料基地县11万亩,6个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通过验收,标准化基地建设推动了绿色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进程。
培育区域品牌,提高产品竞争
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孕育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农产品,其中,永泰李梅及其相关产品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永泰味道。作为全国李梅重点主产区,据《永泰县志》记载,永泰从明朝开始就种植李树,至今已有近460年栽培历史。
近年来,在永泰地方政府和百姓的共同努力下,李、梅这两种果子被制作成品质优良的蜜饯制品、青梅汁、青梅酒等20余种产品。“酸涩”的李梅如今已被酿造成“甜蜜”的产业,成为推动永泰绿色发展的有力抓手。
2021年以来,永泰县积极开展“永泰青梅”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工作,组织福建省金弘顺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福建省丰盛佳园农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申报绿色食品认证,永泰县同安镇大龙山家庭农场申报1个无公害产品认证,目前已完成现场检查及产品抽样。
据了解,永泰县已有25个农产品获得有机食品认证,13个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11个农产品获得无公害产品认证,1个“永泰绿茶”获得地理标志认证。
营造监督氛围,实现全民共治
为让农产品质量安全“进”村“入”户,深入人心!永泰充分利用抖音、快手、微拍等自媒体平台,结合“绿色食品宣传月”“食品安全周”“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月”等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重点做好对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宣传,提高生产者的风险防范意识,增强经营者的守法意识,倡导安全消费理念。
通过营造良好的监督氛围,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形成全民共建、全民共治、全民共享的治理新格局。截至目前,永泰县共发放宣传材料5000多份,发送宣传短信20余万条。
田间地头连着百姓餐桌,直接关系群众民生获得感。接下来,永泰县将继续深耕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和特色品牌建设,给百姓餐桌带来“看得见、吃得着”的新变化,提升百姓舌尖上的幸福感。
黄晓东(永泰县农业农村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