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福建农村网
加入收藏
首页农村创新创业 美丽观赏鱼 游出“致富路”

美丽观赏鱼 游出“致富路”

2022-03-02 来源:海峡农业杂志

清晨,在漳州市东山县白埕村兴国海洋农场创始人黄兴国正在养殖车间内踱步看着鱼缸内游弋自如的小丑鱼,脸上露出了笑容。在装货区这边,伴着提示新订单到来的“叮咚”声,工作人员在忙碌着检疫、筛选包装、装车,一条条小丑鱼被装进特制的包装袋里,整装待发,发送到全国各地买家手里

兴国海洋农场从2015年开始在网络平台推广海水观赏鱼,主营业务“海水观赏鱼及珊瑚”,同时引进小丑鱼、美国线纹海马、石珊瑚,并成功繁殖。2020年销售额1000万元,曾获漳州市2019年青年英才优秀创业项目第三名,福建省2020年农村创新创业项目创意大赛一等奖。

 

结缘观赏鱼

作为东山县冉冉升起的新产业明珠,兴国海洋农场的成立并不是一帆风顺。

黄兴国大学毕业后和大部分同学一样待在厦门上班,但是四年后感到碌碌无为,加之农村里父母年老,需要照顾,他决定回乡。

2010年,他回到了东山县,一番奔波后,开始从事传统的鲍鱼养殖业。随着时间的流逝,传统养殖的局限性逐渐暴露——门槛太低,市场价格大起大落。

在寻找附加值高、有一定门槛的品种养殖过程中,黄兴国发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观赏鱼为代表的休闲水族渔业逐渐成为家庭消费新时尚,海水观赏鱼养殖也随之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渔业产业之一。“市场需求上,随着国内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普通家庭添置鱼缸的比例逐年增高。海水观赏鱼是观赏鱼市场的高端市场,目前国内海水鱼缸占所有鱼缸的比例只有2%左右,而欧美发达国家目前这个比例是12%,市场增长空间巨大。”黄兴国说道。

面对巨大的市场潜力,2013年,黄兴国选择了养殖海马跟小丑鱼,开始书写鱼跃“龙门”的奋斗史。相比传统养殖,海马和小丑鱼的经济价值较高,而且在当地也没有成功案例。起步之初,他的想法没有得到家里人的支持,无奈东拼西凑借来5万块钱,借用朋友的养殖场地开始搞。

也许是运气好、也许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大半年的经营,小丑鱼跟海马都繁殖成功,小丑鱼产量300多条,海马产量2000多尾,按照当年300元一条海马的市价格,单独海马一个种类就卖了60多万元。

“游”入电商蓝海

在兴国海洋农场成功之后,海马养殖在东山一哄而上,海马价格从2014年的200-300/尾,跌落到2015年的30-40/尾。

面对价格的跌落,黄兴国将目光放到了网上。“开辟线上渠道直接接触终端客户,才能满足消费者的主流购物习惯,并提高商品的销售价格。”年轻人的互联网思维让他打开了观赏鱼电商的另一扇门,并迅速发展壮大。

“放在当时的两个难题是怎样让零售买家找到我们,还有怎样将活体产品运输到买家手里。”观赏鱼“游”入电商的过程可谓困难重重。

“我们将产品发布到淘宝上,通过顺丰邮寄,只要快递能在1-2天内送达买家手里,我剩下的难题只有包装问题”。当时,兴国海洋农场已经有鱼苗短途12小时的运输经验,还没有快递长途24-48小时的运输经验。 “我们买来小规格的泡沫箱,夏天加冰袋,冬天加暖宝宝,多次摸索后大大地提高了运输成活率。”

攻克了“活体运输”的困难后,运输方式成为了兴国海洋农场的特长。“淘宝上当时虽然有卖海水观赏鱼的卖家,但是他们运输方式都是让买家去机场提货,而且一次要购买上千元,这种交易方法对于买家十分不便。我们是淘宝上最早通过快递发货的海水观赏鱼卖家,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由于给鱼友提供了很大便利,大量海水观赏鱼零售买家需求被激活,在实体店需要50-60/条的小丑鱼,网店35/条就可以买到。既不用一次买上千块钱去机场接货,又可以送到家里。

经过多年发展,如今兴国海洋农场电商销售额在淘宝、京东海水观赏鱼行业里处于领先地位,日均访问人数1万人。2020年销售额达1000万元。

打造“海洋世界”

在黄兴国的办公室内,摆放着一个海水珊瑚混养缸,那五光十色的珊瑚有的像鹿角、有的像荷叶、有的像桃花,还有的像树枝,连成一片,错落有致。独特的“微景观”,映出了黄兴国的“海洋世界”。

为了让有限的水面产生更大的价值,黄兴国开始学习“鱼缸造景”。“不同的鱼类、珊瑚都有各自的‘属性’。它们生活在一起,维持着鱼缸里的小小‘生态圈’。”在黄兴国看来,“造景”是一门学问。“有的珊瑚喜欢生活在水流湍急的地方,有的又喜欢强的光线。鱼类选择和搭配上也有讲究,有些小鱼还可以扮演‘清洁工’的角色。”。

针对目前行业内发展人工养殖品种的新趋势,兴国海洋农场和海洋生物专家周承德、张文炳等人合作,积极研发培育市场受欢迎的小丑品种。繁育了以珊瑚、海马为主的国家保护海洋生物品种11种,小丑鱼9种,为“海洋世界”增色。他还计划拓展以海水观赏鱼为主的滨海旅游项目,让养殖之路越走越宽。

对于未来,黄兴国也有自己的想:增加配套海水观赏鱼设备的销售增加新的海洋生物品种增加产能拓展海水观赏鱼为主的滨海特色文化旅游项目。

《海峡农业》2021年第22 记者 陈艺  通讯员 张仁雨  邹航  林凤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欢迎投稿 | 免责条款 | 广告招商
Copyright2020 福建省海峡农业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19018356号-1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