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位处闽东,正是山海衔接之地。一方水土一方人,四方食事、风味殊异。宁德的美食版图里浸染了其人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智慧,香甜苦辣,口感由性;煎煮炒蒸,手法超奇。耳目尽揽风物文化,舌尖品味荟萃小吃:滑入脾胃,沁及肤骨,心荡神驰。
有些小吃由饥饿中诞生
日高人渴漫思茶。在没什么可吃时,饥肠辘辘之余,人在吃的造诣方面又上一层楼了。现代人喜欢调侃自己“穷得要吃土”,如今河南王屋山还有一道传统小吃,土馍,以王屋山特有的白面土(观音土)为烘焙介质,精心炒制而成。
这种在饥饿中诞生的小吃,在宁德也不鲜见。
魔芋,本是周宁山区溪涧的一种蕨类植物。据民间传说,古时候,在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周宁人吃尽粮食,挖遍草根,剥光树皮,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填肚子的东西。有些饥民,实在无可奈何,冒险去挖一种被当地人喻为魔鬼才吃的芋头——“魔芋”,吃罢不足一个时辰,几个饥民就先后毒发身亡了,其他乡民心生恐惧,就把魔芋倒在山涧的潭水中。不日,又有外乡逃荒者饥饿难耐,捞起这些魔芋煮熟吃了,但他们没有中毒死去。于是当地居民认为山涧积水含碱度较高,只要用碱水浸透,魔芋便可以食用了。
后来,周宁人将魔芋引进田间种植,并精制出“魔芋糕”,将魔芋去皮,洗净,用水泡浸数个小时,刨成芋丝,加碱水舂捣,放沸水中煮几分钟,凝块后烹调食用。魔芋还可以热炒凉拌,口味皆佳。
继光饼是福安的特色小吃之一,俗称光饼。饼之由来,最普遍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戚继光和戚家军抗倭。明朝嘉靖年间,福安、霞浦、宁德等沿海一带受倭寇的灾祸肆虐。总兵戚继光受朝廷委派,带领戚家军前来平定倭寇。倭寇越海上岸,无法预测,为了抗倭,戚家军在海边埋伏,常常几天几夜不炊,当地的民众为了戚家军能够吃饱饭有力气抗倭,就用面粉做成饼,中间打个洞,用小绳串起来,挂在将士们的脖子上,肚子饿了就咬一口,食用方便,士兵能够腾出双手打仗。后来戚继光率领戚家军抗倭胜利,人们为了纪念戚继光和戚家军就将这种“挂饼”称作继光饼。
光饼做法之简、口味之糙砺,成为其一特色。现在,我们不再需要将继光饼挂在胸前来吃了,孩童伸指套着光饼的洞,咬一口,玩一会儿,转一圈儿,亦有殊趣。光饼也上了人们的菜桌,先将光饼泡上一时半刻,然后放在锅里煎炒,口味独特松软,也可入“硬菜”行列了。
有些小吃因出奇而制胜
俗语说:“云从龙、岗从虎、烈焰从麒麟。”古田火麒麟,是地方酒席上常置的一道甜食,取名奇异,吃法新颖。其实是将槟榔芋去皮煮熟,碾成芋泥。加入猪油、白糖和炒过的黑芝麻,把芋泥盛到圆盘,堆成小山丘状。最后,再把开水浸泡的去核红枣,规则地散贴在芋泥上。
这盘甜食如一座银灰色的小山丘上杜鹃花盛开,芝麻香味袭来。吃的时候,主人举一小杯烧酒,在“山腰”以下部位徐徐浇上一圈,上菜者擦一根火柴把烧酒占燃。顿时,盘上燃烧,如一头火麒麟。宾客们举起筷子,就着烧酒点燃的火光,从“山顶”上吃起。顶间的芋泥,香甜柔软,吃到经烧酒烤过的芋泥,则酥脆可口,味道前后不同,吃得很有趣味。
“二都蚶”在宁德地区远近闻名。二都蚶是一种贝类,也叫血蚶、泥蚶、血蛤、花蚶、蛳蚶等等,叫法不一。它的血液是红色的,是世界上为数不多具有红色血液贝类之一。
泡血蚶是料理这道食物不可或许的一道工序。首先将血蚶的外壳清洗干净,然后倒进烧滚的清水中烫10秒钟左右,捞起即可。时间切要控制好,过时贝壳就会打开,然后血水就会流尽,肉会变韧硬老。所以,在滚水中泡一下即可,正因加热时间短暂,故而叫“泡”而不叫“煮”。
泡血蚶的吃法极简单,就是直接将那将开未开的壳掰开,连血带肉挖出来,用牙签挑着沾醋、生抽等制成的调味汁。泡血蚶,看起来虽然血淋淋的,吃起来是鲜嫩滑,其乐趣和嗦螺蛳相近。
有些小吃为情结之所系
鼠曲草,又为黄花麦果。在茶山、田陂、野地,几乎处处可见,柔软细小,草身覆了一层层淡淡的白绒,黄色的花蔟生在梢头。江浙地区有清明时节用黄花麦果作供的习俗,周作人在《故乡的野菜》提到黄花麦果糕的做法:“春天采嫩叶,捣烂去汁,和粉作糕。”
宁德古田亦有清明粿。古田人从田间采集鼠曲草后,选摘入锅煮,沥水,再放入石臼舂烂,后以糯米粉掺和揉制成团块,做成粿皮,随后捏成圆饼,垫在蕉叶上蒸熟或者煎熟,与江浙黄花麦果糕的做法相类。
另一种做法,宁德地区独有。寿宁、霞浦、柘荣等地将之叫做“鼠曲糍”,极受人们欢迎。此做法特点是平底锅油煎,将洗净的鼠曲草掺到磨好的米浆搅拌,勺舀鼠曲草米浆,摊锅煎煮,煎好的鼠曲糍边缘松脆、内嫩清香,入口不腻。也可以加捣好的鸡蛋并煎。再抹上一层特制的酱料,简直口齿流津。
清明时节,荒野园畔,稚黄小巧的鼠曲草,带着人们对已故亲人的缅怀,静静生长着。每逢冬春假日回乡之际,大家上山采鼠曲草,回家做鼠曲糍,咬一口,一口故乡。
福鼎肉片,福建十大小吃之一。它有名到什么程度呢,几乎所有福建人应该都吃过福鼎肉片。校门口、学生街、小吃街……凡是热气腾腾的摊位,十有八九都是福鼎肉片。在学生时代,又有多少人和小摊老板结下不解的情谊呢?肉多肉少,真是看眼缘、看交情。
肉片的制作过程很简单,精肉和淀粉,两大原料,按比例搅拌,切成一块块、一片片下锅,煮熟后捞起,放到特制的汤汁里。汤汁的味道可以任意调度,盐、味精等基本佐料放完,香菜、葱、辣酱由你选择放不放。福鼎本地的米醋和黄辣椒,不放可惜。福鼎肉片可以在店坐着吃,也可以站着吃,在街头吭吭哧哧吃得满头大汗,别有一番风趣。
在思念故乡这件事情上,人们的味蕾毫不含糊。有时,走在路上,我们闻到一些味道,随之而来便是泛滥的记忆,那是童年生涯,是故里风景,是根植入骨的亲密。
(《海峡农业》2020年第14期 记者 龚玉)